凌氏音响工作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08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 认清传统电声的错误本质,破除品牌迷信

[复制链接]

190

主题

1071

帖子

36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6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2:5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10-8 13:02 编辑

现行商品电声播放系统组合,无论品牌多响,外观多酷,价位多高,都无HIFI可言。根本原因在于驱动环节有致命缺陷,也就是高指标功放会造成特有失真。由此引来各样错上加错的调声措施,使总体失真更加多样化,完全背离了高保真宗旨。  


长期以来人们多以连贯波形分析电声,而真实声音是有头有尾的个体,传统高指标功放会对此造成压缩。声音变得干、紧。              


传统对策大致三种:        

1、就这么着了,听之任之。以为这就是HIFI高保真声,宁缺毋滥(通常的专业监听领域)。   


2、放松法,降低对喇叭的控制力,让其有一定自由余震,使听感松弛。方法有降低功放阻尼系数,无大环路负反馈,数字功放等 。      


3、染色法,可以在功放级、前级、音源、电分级等处施加染色,本质是故意附加谐波失真。常见方法是采用胆管、场管类压控器件调味(效果类似卡拉OK混响延音)。 也有2、3项结合的,声音更松懈。

由此可知,1主要为缺失型失真;2、3为缺失和附加混合失真。     


传统现状就是如此,但业界和绝大多数烧友并未认识清楚,还以为有什么神秘奥妙。


真假HIFI的鉴别

   认清各种调声手段本质,区分是否HIFI就不难了。

   存在固有原理性失真肯定不够HIFI。

   靠附加失真调声必然是假HIFI(虽然它可以改变听感)。

   真HIFI的做法必须用科学方法尽量减小各种失真,令声音接近录音信号原样。


   打个比方;车轮轮毂已经变形不圆了,车行驶会颠簸。那么把轮胎放些气,颠簸能得到缓解,但病根没除,永远也不能真正平稳。正确做法是修好轮毂,恢复正圆,这时再适当调节轮胎气压就可比较理想了。


顺便说说搭配话题
      “一百个人的系统有一百种声”,这话符合现实实际。所谓搭配,只是割裂的拼凑,结果肯定是五花八门。不管你每个单体多豪华、高价,相互之间并没有内在关联调整项,都是自说自话,所以重组成何样失真并不确定。
      貌似科学合理的搭配说,潜台词即是无HIFI。不难理解,局部高保真器材组合成整体,应该得到完整HIFI系统。如果不能成立,其中必有隐情。
      多年来反复解说告诉大家的,就是隐情根源出自功放,由此引来各种局部失真。
     因此可知,通常拿着功放配音箱或拿着音箱找功放都不可能出正声。
      科学的方法必须喇叭功放逐一对应调配(须特殊补偿),任何现成产品的搭配都有偏颇。
      


       搭配的主体通常指音箱、功放、前级、音源。
       那么只要功放产生了失真其他都好,声音肯定还是不好。于是以往的做法除在功放上做些手脚,就只能靠另几大件添加对应失真调声了。其中尤以染色前级为最。为迎合功放,一些音源也会借前级之法,做渲染。号角喇叭受追捧也在情理中。
      可见这个搭配具有失真的连带关系。
      真HIFI的器材必须具有独立参考价值,只有电声转换这一段必须联手统调,消除原理失真,对它俩要绑定看待(功放对应单一喇叭,而不是整个音箱)。

      染色前级决不能要。音源应纯正无染。



综上总结,真HIFI核心是消除功放驱动造成的失真。不难理解这必须功放、喇叭逐一对应调配,功率分频无法做到,一定要前端电分。


应能看出这与传统方法有本质区别,由此还原的声音才最正派可信,概括说就是像真度好,实际效果是更接近现场真声。与传统方法比,此声音通透、自然、舒展、细致,定位准确、形体清楚,空间感、空气感俱佳。     

      在正确驱动下,喇叭音箱品质越高越好,现实比较最好的当属静电中高音系统。
      具体形容几样,小提琴弓弦蹭擦及随后尾音清晰准确,箱体共鸣薄厚适度。钢琴弹奏手法交代明白,各段基频泛音过度流畅完整,特别是微弱的震颤尽显无遗。各种号的通透度甚好,亮而不尖,泛音色彩尽显。人声尤为传神,嗓音有质感,气息清楚,情感传达毫无阻碍,仿佛真人在面前。
      还有一点要说,真HIFI对各类音乐内容是通吃的,当然这指欣赏类,不要说搞地动山摇的蹦迪。因为她端正,少走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1071

帖子

36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6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3:01: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10-8 13:03 编辑

习惯贻害一代人
      浏览以往N多音响展,各色问题电声荟萃,无一正声。最主要毛病多为发闷不透,也有明显染色解析差,或偏硬的。见不少老烧、甚至大腕级专家不乏赞赏捧场。这也反映了当今世界电声现状。至今,从来没有过哪套厂制产品出过真HIFI电声。
   另外发烧友们自身素质仍有待提高,多数人实际听不出好孬,主要被洋品牌左右,盲目迷信天价货。对技术问题一窍不通,甚至把毛病当美味,津津乐道。最为普遍的说法叫做,喜欢的就好,完全不顾客观事实,以至容忍指鹿为马。
   各路展会上高级器材发出的明显不咋地的问题声音,仍被捧得老高。虽然大家确实没听过真HIFI,但真声应该都听见过的,为什么不能分辨传统电声与之差距呢?值得反思。个人以为,这是长期习惯所致,高价名牌货都是那个声,似乎成了标杆,不捧则有不识货之嫌,结果造就混沌跟风,丧失原生态判断。


核心问题解决了,其他方面都不可马虎。音源极其重要,特别是数字音源,市面上多如牛毛的产品实际很难选到真好的。尝试过一些专业产品,如录音室专用的独立时钟配高端解码等,均不甚理想。一般货色更差些,多数问题出在染色方面。主要原因在于各家参考播放器材不HIFI,导致调音逆袭。
      自主设计的音箱特别注重电声品质,不十分强调外观靓,外形为声音服务。有条件中音做开放式,利于声音自然舒展,并且尽量用瞬态好的单元,提高解析度。高音更青睐平面等磁场喇叭,实际效果优于动圈球顶。当然最好的还是静电中高音,目前还没有近其项背的动圈产品,原理所限。
      尽量回避号角喇叭,衍射反射造成的声染必在,相位也会有毛病。

实战问题
       预先全面设计最为妥帖。问题往往出在个人已有音箱上。
       遇到过某进口名牌箱利用单元频响边缘斜率做分频,实际衔接有欠缺。
       有些个人DIY箱,只顾外观,或用某现成箱体愣拼喇叭,结果不能满足与单元正确配合。正确方法应根据低音喇叭参数确定箱体容积,再设计外观,最后要经仪器测试精确调整(导向管或填充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1071

帖子

36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6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3:13:03 | 只看该作者
大平面喇叭指向性较强,皇帝位范围较窄,但在皇帝位可享受更准的声像定位。此箱适合小环境个人欣赏音乐。
       北方地区气候适合静电喇叭工作,几乎全年无忧。短暂的闷潮天开启空调即可,不然人也难受,咋听音乐?个人对静电之声青睐有加。条件适宜当为首选。

动圈箱可以借鉴静电箱的长处,以获得更好的声音,ZND三分频大箱实践了这一思路。
      单元选择尽量提升中频喇叭品质,重视瞬态和频宽,这有利于减小互调失真,提高对音乐内容的解析度。这与某些传统思路不同,有人爱找所谓中频厚的喇叭调味,明显造假。这里选用3吋全频单元作中音比较合乎上述考虑。高音用平面等磁场单元表现亦很不错。
      中音箱体设计为后部开放,相当于折叠障板,有利于声音自然度。

听过一些号称毒物的毒声,基本有某些突出味道。嗜好者如吸毒般过瘾,与HIFI 不相干。
       真HIFI声应不偏不倚,端正无邪,添一分多,去一分少,与真声十分接近。这要靠原理正确,并具备足够精度的可调项。
       人耳的识别力是很高的,微小区别也能分辨,但没有足够经验,可能会出选择错误。因此需要理性分析和感性经验相结合,经过一定时日历练,听出好孬不在话下,并且无需熟悉音乐内容,因器材声音走向是有共性的。


箱体主要配合低音单元,原理上说,同样的多个低音单元无论串并联,都不能下延低频,仅可提高大动态时的量感。如果听音声压已够,无需多个大低音单元,这对功放驱动也不利,甚至软脚。近几年出现的大型哑铃箱,似偏重商业噱头,对米多屋宽者诱惑居多,实际去掉头上大低音,可能更好些。中高音重在摆位,只要单元够好应不至于有硬伤,但功率分频弄不好,会有负面作用,比如相位不合等,造成突出或削弱某音区。
       搭配与调配存在本质区别,某个音箱是否好,只有在正确驱动后才可判定。有些箱子从形制上看是合理的,没出好声另有原因。仅靠现成成品拼合,绝不可能达到最佳。


普遍现状,设计生产音箱的厂家只做箱子,不甚清楚驱动问题。极个别做有源箱的也仍旧是传统驱动。想当然的设计单元配置屡见不鲜,有些意在唬人,卖高价,音效并不理想。深入实验会发现,推足一个大低音喇叭需要足够功率管、强劲电源,此时声音会浓郁沉着,若欠缺则轻浮空虚,所以说多个大低音喇叭反而不一定好。至于说震撼效果,并不是难事,音量够大,什么卡拉OK系统,专业舞台系统都可达到,对HIFI系统来说重要的是音质,好的低音在小音量时仍会丰满醇厚。
      认为大喇叭灵敏度高,弄个小功放就能推得山响,未免肤浅。

有的烧友用了名牌喇叭,抄了名牌箱体,但低频未必达标。问题出在箱体容积不一定匹配,调整也不到位。 没仪器检测可能跑偏较大。有足够经验,凭耳听也未尝不可,本人多次听调,与仪器基本相符(倒向与闭箱都试过)。
        低音用障板方式必然因声短路造成损失。力度、厚度都弱化,所谓宽松实为疲软,并不可取。保真还要靠准确驱动和调整到位的箱子。


另一种极端是片面盲目追求大口径喇叭,非15吋、18吋不够。岂知并非越大低频就好,一些大喇叭为高声压大功率而生,频响不低也不平,用于所谓专业场合尚可,根本不适合HIFI。所以选择时一定要看各项参数,特别是频响曲线。
      家用系统中,小型音箱配低音炮不失为良策,但需一定配合技巧,做得好融会贯通、天衣无缝、自然和顺。


房间和摆位可归为使用层面,这块也很重要,否则好器材可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器材好比汽车,房间好比道路,摆位布置好比驾驶,好车上了高速公路才更平稳、顺畅、快速。不过汽车有自身技术指标。音响器材也是,一般器材不会专为某房间作设计,有些带数字处理的设备具有房间适应补偿功能。个人不提倡,还是尽量从环境声学处理上找齐好些。
     大房间处理更难些,小环境较容易应付。小房间听大落地箱亦可,可参考耳机拉开找位,个人聆听,照样出好效果,声场、定位、空间感丰满度均能很好,较少的二次混响,让录音还原更逼真、准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1071

帖子

36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61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3:21:24 | 只看该作者
玩HIFI要清楚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前面讲到功放特殊失真是重中之重,现今很多谬误皆因此引发。不少受品牌控的烧友坚信名牌高价产品,东搭西配弄的似乎有些模样,但骨子里仍没逃脱失真怪圈。在这样的系统中如果局部用真HIFI组件,声音反而难听。于是便会据此判定某好某差,结果会颠倒黑白。
       好的电分应保证良好切分复合,尽量小的相位差,对原信号不加渲染。用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可测分频相位,试听可辩染色。往往带染色的产品会使传统驱动系统声音听感改善,其实这是毛病。

前级电分的另一好处是经济优化利用喇叭线。传统方式要让音箱线在全音频均衡,这很难。这还牵扯到功分器,不同喇叭等诸多因素。于是出现了成千上万元的高价音箱线。即便用上天价线,也不一定能达到全频良好,总会有所偏颇。
       前级电分后喇叭线只对应各自较窄频段,并且只有单一纯喇叭负载,减掉了多余的阻容电感干扰,控制更直接。因此只需选适合各自频段的线材即可,价钱实惠,效果更优。

真HIFI系统可以实现中性平衡。对信号线的要求亦需中性平衡,这样的线材较多,且不太贵。相比传统系统,由于本身固有缺陷,听感并不平衡,某些线材玩特性,能有所调剂,这类线可能标到很高价格。
       做过N多对比试听,某些适合传统系统的贵价线,在真HIFI上会显现毛病。

某些国人的浮躁恰恰表现在不深入研究技术问题,却一味唯洋人洋货洋品牌是从,容不得不同观点。发现近百年来传统主流电声转换的根本认识错误并正确解决,是本人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这是对传统电声技术的继承发展,已经长期实践,并用完整系统全面证明。一些人因为自己搞不明白反而妄加指责,只能表明其个人认知水平有限。对电声系统中存在的错误当然要指出和否定,落后的玩意早晚被淘汰。
       电声驱动的问题很像人们在中世纪前的地心说,普遍认识都错了。转过这个弯尚需时日,这也是不容调和的革命。是真假HIFI的分水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1071

帖子

36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61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3:32:32 | 只看该作者
高保真概念,以及器材组合的逻辑关系并不很复杂。但因传统方式根深蒂固,理解者寥寥无几。多年来不懈宣传真HIFI,屡遭围攻打压,亦有坛主级别禁言,重量级人物反对。境况不亚于当年日心说者。不过真理终将会横扫谬误。发烧友自我解放与救赎需要慧眼和勇气。

在极品的发言:
        心理关在点上。凭什么否定传统方式,这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确实是这样,这许多产品,声音似乎弄得也不赖,咋就不够HIFI呢?一切都在基本原理上。
       具体分析一下可知,仅是材料、工艺、电路设计造成的品质差异,大致有参量可量化,比如楼主主题给出的各项参数内容,再如喇叭单元的各种参数指标。这些参数内容高低会明了确切,够一定档次,可认为符合要求,没人会愚蠢的认为必须消灭所有参数数值(达到0失真)才好。可知这些均不属原理错误。
       这一原理错误的特殊破坏性在于:无论你电路和喇叭指标做得多好,仍会造成必然特殊失真。实际多数老烧都领教到了,因此才有高指标不一定能好声一说。才有此反复争论。由此可认定,凡符合此原理错误的产品均不够HIFI,或曰假HIFI。此关键问题得到纠正后,声音品质将与各项相关参数指标成正比,进入技术正轨,所谓真HIFI当然不代表无失真。
       没有了先天畸形,真实技术参数、数据才能与听感相得益彰。即同进退、共高低。
         存在原理错误必然混淆视听,指标再高也没准谱。几位辩友不能理解的真假HIFI区别在于此。真HIFI方式消除的是隐性质变。
       涅槃后的系统当然还会与所有部件品质相关,但一定成正比。并非0失真。

以上链接的争论贴中,常有不解者云:一头雾水。其实这个基本原理很简单,只是初中物理电磁左右手定则,还嫌叙述不清只能复习课本了。
      另一不解原因是缺乏基础实验,多数人不了解具体电路的实际因果关系,进而对某些洋货神奇化,以为他们有什么绝招,这也是无稽之谈,不过尔尔,至今他们并无彻悟,所以无论多贵的产品组合都不够HIFI。有些人贬国货更差,其实没根本差别,都是在同样框架内摆弄。
      HIFI系统中必须清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音源、音箱(喇叭)、电分有绝对品质高低,功放电路本身也有绝对素质,但带喇叭必须独立对应调整才能达标。任何现成的成品功放都不能令音箱准确还原录音信号。老烧们凭经验推荐各种搭配组合,产生五花八门的个性声音,势在必然,但绝不可能HIFI。


关于分频
       对于分频也会有两个极端的态度:
       一是玩所谓“全频”(实为窄频);这是弄不好分频,宁可放弃频宽,试图得到平顺中音,结果两端欠缺,中音也难尽人意。这是因为一只喇叭不可能很好兼顾较宽频域,震动质量较大时瞬态必然打折扣。
       二是过度分频;以为分的越多越高档,曾见有人欲玩6分频,可以断言,不可能有好结果,多喇叭排布及分频器都成问题。
       无论电分还是功分,过多的切分无意义。实践所得,大型箱至多3分频足矣,小箱2.1(两分频+超低音)较实际。

仪器测试仅是检验基本平衡度,终极还是实听。
         与众不同的是每只喇叭都要跟功放调配至中性位,再听。这样才能保证发挥喇叭最佳状态,使对比更客观可信,找到各自原生基因特性。


试听比较排名为:静电第一,小平板第二、球顶第三。
       这是向真声看齐的排列,如果照传统听电声习惯,有可能逆排,个人对电声理解有所不同。
       三种组合的基本声底都是纯正无斜的,差别在透明度和自然度;
       球顶组合声音较有张力,分频点3kHz,考验了这只8吋单元上限,还是不错的。高音不同振膜(硬质、软质)有差异,但总体走向未变,中音声音偏厚,高音稍硬。这属一般传统音箱类型,共性是单面发声。不少人喜欢“厚”,这不失为一种选择。
       小平板介乎中间,因其为后部开放,相当于折叠障板,分频点较低800多赫兹,负责高音和大部分中音,此偶极发声状态与静电喇叭类似,只是振膜质量稍高瞬态略欠,已有异于单面发声。
       静电组合分频点最低,不到500Hz, 透明度、自然度没的说,细微毕现。并不是薄,而是更真,各种声音内容刻画更清晰。
      

应该承认玩障板确能收获自然舒展的一面,但障板低音不可取。最有显效的主要在中音。有可能应坚持中音后开放。


很多人青睐书架箱,大概注重这一外观形式,还平添了脚架开支。同等占地面积,箱体容积要小很多。从声音考虑小落地更实惠。


前文已包含真HIFI要点和实际作品。
       目前顶级声音属于12吋底座静电系统,其他静电系统中高音也都很好(优于当前各种动圈中高音单元组合),差别在低音,所以主张有条件尽量用大型箱。
      本人一直试图令动圈类扬声器表现更佳,以适应各种条件环境,有关音箱与喇叭的配合都已得到答案,我的方式与传统不同,主要在于中音不封闭。
      实验已证明:真HIFI驱动可以使各种喇叭发挥自己最佳状态,此时肯定品质越高声音越好。喇叭单元的品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味,而是纯正无染和各项高指标,这是高保真的选择。
      其他等遇到、想到,或有新实验内容再说。

昨天碰巧一位中央音院教授来单位讲课,拉来听了会儿静电。教授坦言:羡慕普通人能享受音乐。因其职业习惯,总会进入音乐内容层面分析,如曲式、创作手法、指挥把握、演唱发声等等,音响性方面排后。他们听录音大约用的圈子里口传所谓高保真监听箱(抱斯之类)。
       临了还是听出静电的透明清晰,声像定位的精准。


测试频响曲线都基本平衡,但因驱动不同、喇叭不同,会造成听感平衡明显偏移。
        传统系统时,中高频会显暗或干硬短。真HIFI驱动时,中高频豁然开朗,低频舒展自然。如果以听传统系统的经验来衡量真HIFI,会感觉中高频多、低频少,这是长期听音习惯造成的误判。只有以真声为参照才是正解。比如现场小提琴齐奏扑面穿心的中高频非真HIFI难以企及。人声更是试金石,真假一听便知。
       实现真HIFI,三频平衡须重新定位,这与音质有关。真HIFI中高音显强,是因为其完整表现。低音显弱,亦因其忠实于原信号,传统方法会强化基频弱化泛音(尾音),所以突出低频主音力度,其实已经变形。
       同理,中高音喇叭单元品质越好,清晰度解析力越强,会显得这边多一些,实际频响并不见得失衡。


常听人说做音箱很难(当然指做出好声音箱)。这应是说传统方式的做法,既:功分加传统功放系统。
       其难点主要在分频器设计调试,功率分频不可避免产生前端相位差,还有增加各单元驱动内阻,这必然造成相应失真,高手能耐在于调校可使声音基本受用,或至个人意愿味道。变数较大,同样单元箱体,可能声音相差甚远。在此,无论采用何种高级喇叭、箱体,总体声音并不能真端正,源头已经扭曲不正,后面当然跟着跑偏。
       以上问题用无相位差电分及修正功放即可解决,做出好声音箱也非难事。喇叭单元够好,箱体符合要求均可实现HIFI,很多箱型都可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1071

帖子

36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61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3:43: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10-8 13:48 编辑

箱体主要为伺候低音喇叭,倒相式的要调倒相管,密闭式的要调容积。调整不到位,声音不会好。调准了,低频才会有相应的力度下潜,从曲线上看也比较完美。有些业余DIY制作完全模仿或凭想当然搞,哪能发挥喇叭最佳性能?见有些人为求高档,未经实验就用金属倒相管装死或与金属面板焊死,结果误差较大。 也有厂制产品初期调到位,但并没每个箱子都检测,因单元差异,仍会偏移。


常规形式,喇叭口径越小,低频拐点越上移,这受到有效推动空气面积的物理关系制约。某些5-6吋单元小箱标称低频至35Hz(-6dB)不大可信,貌似强悍的低频,实际并不低。50Hz以下的低频已非内容实体,听感或体感大约是呼呼的烘托感及气流推动。小喇叭会欠缺。
      个人主张有条件尽量上大箱,就是基于尽量还原录音频域的完整性,HIFI系统的重要指标是频宽,频段缺失越多的当然较差。


个人对动圈类高音品评
      实听过现行多数高音,各类型也有过测试:
      号角也有曲线不错的,但喇叭味免不了,这类经反射衍射出来的声音不够直接,多少带染色。
      铝带高音阻抗低须变压器转换驱动,瞬态速度够,却会伴生金属亮音,新型产品经处理有改进,产品较少,价不低。
      海尔式高音早年间用过,听感尚可,这种重叠风箱呼吸发声方式还要再细细比较再说。
      最常见的是动圈球顶(反球顶)高音单元。近几年更蓬勃发展,磁路系统及振膜材料都不断改进,总体型式依旧,音圈带动振膜在磁路里运动。不管振膜多轻,加上音圈和支撑,总体运动质量(重量)还是较重。软球顶有减少音染的作用对声音有少许柔化会损失一定解析度,硬质金属膜弄不好会有个性味(如早期的铝膜),现在的铍、陶瓷、钻石等硬质膜,意在无材料形变音染,追求超级硬和轻。这些已经做到了,代价是很高的,大家基本都听过,硬质球顶的声音多少仍会偏硬一些,原因还是总质量惯性影响瞬态,虽然标称频响已很高。
      最经济实惠的还是等磁场平面高音,其工作原理近似静电喇叭或铝带高音,属于全面驱动,软活塞推空气,等效运动质量较轻,较之球顶型动圈,瞬态更好,价格较低廉。实听声音顺畅舒服,细节丰富,不紧不硬。

动圈中音的问题
       曾经专门强调中音是音乐的灵魂,纯正的中音才能更贴近真。常见的软、硬、厚、薄都是毛病,软或硬与驱动关系大些,因传统功放种类见异;薄常来自音源;最捣不清的是这个“厚”字。“厚”往往作为誉美之词被褒扬,实际自然声并没有那种电声的厚。比如不插电的男女声歌唱、语言讲话、提琴中音段琴箱共鸣声等,都会通顺透彻,绝不会发闷,而所谓好电声的厚多为闷厚,这也是一种变态。个人喜欢是另一码事,从HIFI角度说属问题。所以应去除闷厚,还原常态。
       闷厚有的来自喇叭单元特性+驱动损失,如瞬态差些的喇叭转折慢尾音短,必然闷厚。另外喇叭驱动没问题,因音箱封闭,也会偏厚发闷,改善的办法是中音后部开放。也就是说常规动圈箱,中音多少都带点闷,只是大家习惯了不以为然。从这个道理看,一般两分频箱已经无可救药,自然还得三分频。
      


听音比较必须在正确驱动后进行,否则没有公参,失去意义。上面对照的是平面磁与球顶高音。中低音同为传统箱型的8吋底座,此时频响曲线基本相当(见62#。注:高频端上翘是仪器话筒补偿不匹配造成,各单元高音原始测试均为平坦),对于习惯接受传统电声,青睐厚声的已经可以了,进一步的是导向管后开,可以略微好些,毕竟导向管有所制约。
      如需更加自然就要三分频,插入后开放中音。


关于立体声
       HIFI电声的基础是每个声道声音的纯正,细分可至每个喇叭单元。各声道音箱适当摆位,播放立体声讯源即可获得相应立体声音效,此时会体现有度的宽、深、方位等声像。
       不够HIFI的系统也可造就立体声,如同高清电视看3D或标清电视看3D,只是各项指标有差距,真实度、细节表现等不同。影像优劣比较直观,而声音好坏可能会有较大困惑。
       假设不同器材系统在同一环境下,同等摆位,播放同一内容的音乐,立体声音效会各不相同。是否声场越大越好、纵深越深越好、分离越远越好?真的不一定。实际情况:缺失型失真会造成声像紧缩,附加型失真会造成声像膨胀。特别是附加型失真营造的假象会蒙蔽听者,如同卡拉·QK加混响更来气氛。
      附加失真有:谐波失真、号角反射衍射造成的伪泛音、声道串音互扰等。这些失真往往有夸大立体声的作用,比如早期收录机加有立体声扩展开关,原理既是左右声道高频互串,效果是加大分离度、包围感。伪泛音能增强空间感和距离感,附加谐波也有前述作用,并增加温暖度,同时会造成声像放大(比如人声口型、小提琴形体等都显大)。
      从HIFI角度论,音质当在首位,立体声音效应有度,忠实于录音原样,无须夸张。附加失真音效不可取,因为这必然有损基本音质。所以,使用真HIFI系统,我们只要通过房间处理和适当摆位找到好点即可。
      



要不要高保真的都有,两类人对电声的认识和需要不同,会形成鸡同鸭讲,永远说不清。所以高保真仅限追求HIFI的烧友讨论。个性烧、品牌烧讲的是喜欢就好,没个准谱,那么只要他们自己玩得高兴就完事大吉。      
      普通烧友只使用播放环节,无法介入录音,也不必管那一段,选自己喜欢,录得好的就是了。
      实际情况是;市面商品压根没做到过真正高保真(包括洋人的天价旗舰组合或专业产品),这是基本原理决定的,因此人们只能选择某种比较合适自己的失真组合。所谓好,仅是相对顺耳一些罢了,用高保真标准衡量都存在硬伤、毛病。这也使老烧们养成某种听音习惯,高保真来了还未必能接受。
       高保真确实属于物理层面,不是主观偏爱,而能成为客观事实。传统播放环节的问题根子出在驱动,即功放推音箱电声转换这段。现成功放与音箱的搭配声音都不可能端正。原理的错误会造成理想高指标组件(如喇叭、功放)结合也会产生必然失真,所以有低指标反而好听些的现象。原理正确后,才会体现各部件真实面貌,此时肯定是指标越高的越HIFI。高保真不可能消灭失真,但应做到消除原理性失真,然后才是各项指标失真越小越好。



走进死胡同的恰恰是传统电声方式。错误理论下焉能有正果?失真怪圈像迷宫般让人徘徊,难以认清。上周差往广深珠,所闻各路名品涛声依旧,何来条条道路通罗马?
       物理原理是严谨的科学规律,哪会屈从个人主观意志!HIFI只有华山一条路。明白原理,转化成型,铸就系统,事实已经完成。至于有几个人能理解、接受是另一码事,悟性各不相同,不必强求。


电声产品与其他奢侈品不同处在于;并非贵价一定品质高(声音好)。所谓高档Hi-End神器,多重在形式外观以及品牌价位。有人说卖场里条件所限,再加搭配原因才不尽人意,其实根子还是原理之错,出不来正声是必然的,即便进了人家,有了更高级搭配仍不可能脱胎换骨。
       声音正了在哪儿都能听出来,甚至单声道节目也无妨。从高保真HiFi角度看;丧失真声概念才是听者的主要问题,因此会分不清什么是失真,干冷硬的缺失型失真有被叫做清晰干净的,附加型失真更具有迷惑性,如很多人对谐波失真还会产生好感,居然说很真实,可能卡拉OK加混响也听不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1071

帖子

36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61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3:49: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10-8 22:11 编辑

关于PC-HIFI音源
       正确的电声转换是HIFI放音之本,由物理原理制约,并非主观调变。这段做好了,声音如何要看音源。好的LP当然还算可以,只是麻烦些,费用高,片源短缺,噪音难免等等,玩这个要有复古雅兴和耐心。实际从纯音质和整体综合效果来说,PC数码音源已经胜出,但这绝非易事。
       试过很多组合,包括专业解码+高级时钟+苹果电脑;多款国内外专用数字播放器;10W级别的新品等,没见声音满意的。目前仍然仅有本人改造的这个PC-HIFI音源音质独到,高码率不必说,主要看44.1kHz/16bit的表现,整体的平衡自然,高音的细微透彻,纯正无染。方便的可视多功能遥控非常实用,且造价1W以内。

PC有通用、价廉、高度兼容、灵活升级、操控多样的优点,却也会存在PC固有的一些问题,如需要一些安装、设置,优化等操作。还有工作中有可能出现停顿之类现象,但作为家用并无大碍。最关键的是声音可以很好,这才是HIFI最看重的。
      需要重申:纯正好音源对应的是;正确驱动的真HIFI电声转换。传统系统未必见好,它们需要一定染色。

关于听音
      接触过不少烧友,只有极少数人具有较强的绝对分辨力,即没有参照也听出并形容出较贴切的音型特征(实践证明此能力可以练就)。多数人单听感觉不是很明确,需要即时A/B对照才知差别,且并不一定清楚好孬,一是习惯,二是不清楚失真类型。往往非发烧者反应较客观。这说明听觉记忆较短暂,以及对声音正确认识理解程度差异。虽然对比试听有点残酷,但最终还是无法逃避。最近有因PK闹出不愉快,也不足为奇。声音这玩意不比不知道,但又不必全信人家的听感评论,还须自己建立正确认识,实听对比再作判断。

虽然在此解说已经够详尽,但能从原理层面认识该电声问题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是疑惑或抵触,实际能听出所以然的烧友也是凤毛麟角,这说明传统错误电声贻害不浅。可喜的是确有极少数烧友真的能听明白,真HIFI并非诳语,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对HiFi的理解认识分歧,主要表现为主观好恶相对物理高保真。                  
       主观至上者基本不清楚电声实质演变,往往以某些类型失真为美谈,因此会有诸多失真偏爱,无标准可言。
       物理高保真则是以减小各类失真至上的,很明确,失真越低越好。
       以往令人疑惑费解的,主要是所谓高指标系统声音反而难听,其原因即是存在不为人知的驱动失真。此题一解,霾散天晴。


至今由于人们对电声原理认识尚有盲点,产品基本局限于主观Hi-Fi,而非客观Hi-Fi。其作法是以各种失真附和调声,结果声音形态变化多多,但却无法达到真Hi-Fi。
     真Hi-Fi须修正原理失真,尽可能降低各种物理失真量,使系统实现指标越高声音越好的常规。真Hi-Fi也可称“物理高保真”。
      传统系统中根本问题出在喇叭驱动,这一环节存在特殊失真。市面产品各种调声措施试图通过外围弥补该失真,但结果只能是多种失真的叠加,无法正确再声录音信号。物理高保真首先必须解决该环节问题,消除本质缺陷,然后再全面做好整个放音系统;包括:提升功放与喇叭品质、正确合理的箱体设计、精密电子分频、纯正音源、电源处理、连线匹配、等等。


有朋友说环境噪杂听不出好孬;其实不然,基本音质完全可以分辨,有些老玩家尽在关注什么离箱感啊、场面纵深、横宽、频宽高中低音平衡这类,恰恰忽略了声音本真所在,对于差了半口气的电声已然麻木无知觉了。我们就生活在真声界,所以只需对照生活中的真声就能发现问题,但不少人往往是以个人习惯的电声来做衡量,反而丢失了真声概念。一旦建立真声概念,在那个环境下照样可以很快听出各种器材声音走向,并且无需特定熟识的音乐版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138

帖子

586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862
8#
发表于 2015-10-8 17:03:38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作者不容易啊,可见研究得非常深了。在所有叫音响的器材里,有高档消费音响、专业音响、发烧音响的区别。从文中可见作者属于比较适合研发专业器材的杰出人士。至于发烧音响,作者恐怕要隔着很厚的界线。祝贺他在专业音响领域取得大的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凌氏音响工作室  

GMT+8, 2024-5-18 14:17 , Processed in 0.23609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