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音响工作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20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音响不是玄学

[复制链接]

190

主题

1071

帖子

36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6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23:1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11-7 22:28 编辑

    下面这段文字是明白人才能讲得出的。是理论联系实践、理科联系文科的人才能得出的宝贵经验。要做高烧友就要仔细读读仔细想想。

    音响不是玄学,只是很多人还不知道该在哪些细节里着力。客观指标是基础,基础不好再怎么弄都难以有起色。比如音频DAC,一般厂家只是给出0dBFS、-20dBFS时的指标。但是-60dBFS、-90dBFS甚至于1LSB时的THD+N更能反映出该DAC的真实水平。

    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都好的芯片才算是好芯片,比如老旧的TDA1541,很多现代号称高性能的音频DAC,其-60dBFS、-90dBFS时的THD+N、线性误差等参数还比不上TDA1541。


    又比如一般的电阻,一般厂家只是给出精度、误差、温度系数等基本参数。而在音响里除了这些基本参数之外,还有电压系数、噪声系数、功率系数、频域特性、时域特性、相位特性等一些厂家不给出的参数。又比如喇叭,除了Qts、Vas、F0、灵敏度、功率、频域特性等常规参数之外,还有厂家不给出的二次、三次谐波失真系数、相位特性、时域特性等参数。


    就电路基本的逻辑单元而言,SRAM结构的显然比DRAM等其他结构的本底jitter为低。就一般的通讯、工业、控制等行业的应用来说,其本底jitter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比如一些基于DRAM结构的FPGA就大量地应用于一些基础通讯设备里,但是对于音响应用来说,其本底jitter是不能忽略不计的。

    音响之所以难以做好,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牵扯到的细节实在是太多了。而有些因素之间又是相互矛盾的,需要平衡或有所取舍。如何去平衡和取舍,这需要一点悟性。


    有些人说:用耳朵收货的,用钱去砌的。没钱就玄。呵呵,用耳朵收货的,用钱去砌的,也未尝不可,只是针对性差一些,代价太大一些。采用有一些理论依据的方法去做的话,针对性更强,成功的几率也更高,代价也比较小一些,这是一般厂家的做法。




    除了关注技术层面的东西之外,如果能够摆脱工程师思维,加上一些音乐和人文的元素,会有锦上添花的效果。有一些工程师缺少一点音乐修养和人文修养,也缺少一些人文关怀的教育,导致其所设计出来的音响器材缺少一点“味道”。


    在音响展上或在业余时间里听过一些音响器材或音响系统,有一些HiFi性很好,声音也很细腻,不足的就是缺乏音乐性,听起来没有乐感和感情,特别是所还原出来的音乐不工整,听起来不地道。


    有些经验有些东西是很难说得清的,有时候甚至于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比如在调整、校音时候的直觉和预感,对某些材料的预见性等。这些经验和东西也是很难甚至于是没有办法来教人的,唯有自己亲身实践后,才能明了个中的滋味。在实践中忌讳盲从和钻牛角尖,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求进得去也出得来,懂得举一反三,懂得回旋,懂得转弯,懂得变通。

    目前的数字播放和传统的LP、开盘机等模拟音源在声音风格上的差别,主要的是风格上的差别。优秀的模拟音源频响可以达到:2Hz--100kHz±3dB(5Hz--50kHz±0.2dB),而且带内和带外高频端的衰减也很平缓,一般在-3dB到-12dB之间。数字音源带外的衰减一般都很大,一般都大于-12dB/OCT。


    数字播放最后处理的一般都是PCM或DSD信号,在一定的精度和采样频率之下,由于是线性处理,中高频段的频谱较难处理好,精度会有所劣化。比如精度为16位,采样频率为44.1k,也就是大约22.7微秒取一次样本值,显然地低频信号的取样点密度大一些,中高频信号的取样点密度小一些。因此PCM系统后来发展出了24bit/96k直至32bit/384k和768k,DSD系统也由DSD64发展到了DSD128、DSD256。


    但是发展到32bit/384k、DSD256等高规格的标准之后,都周边器件的处理能力、处理精度要求更高了。很多号称高精度的数字播放器,其实际精度有些还比不上16位的系统。由于物理因素的天然限制,数字系统很容易处理好高电平的信号而难以处理好低电平的信号。


    一台优质的数字播放器,其0dB时的实际精度可以达到20位,而-60dBFS时的实际精度可能还达不到10位。优质的模拟系统则不存在这些问题,在低电平时其精度劣化会比数字播放系统的为小。在不变更标准的情况之下,采用提高误码率、尽量降低延时、提高处理能力和提高处理精度,尽量采用浮点运算并且保持一定的余精度。

    数字端主要是解决信号的完整性问题,声音风格更多的是由模拟端来决定。由数字端来取决声音风格时容易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在数字端时钟是基础,关键的是时序。LP仅仅是代表一种声音风格,采用完全模拟设计的方法就很容易达致这种声音风格,比如:AMR的CD-77 CD播放器,模拟端就采用了完全模拟电路的设计方法,12AT7+5687电子管,EZ80电子管整流,CLC大电感滤波。ARC的CD-7、金嗓子的DP-700亦是如此处理。


    大家一起讨论会碰出更多的思想火花。算是音响行业从业人员吧,不过做得很杂,既在几万人的大公司里做过产品,也在几十几百人的方案公司里做过方案,还在研究机构里做过算法开发和一些基础的研究工作,体校教师。由于有同业竞争协议的限制,做过的产品也很杂,喇叭单元的配件、喇叭单元、音箱、组合音响、CD机、DVD机、蓝光播放器、收音机、网络收音机、网络高清播放器、晶体管和电子管的前后级、晶体管和电子管混合的前后级、有源音箱、苹果iOS周边设备、PC周边设备、军用保密通讯(坦克、潜艇)配套单元、飞机敌我设别系统的配套单元、功能手机、小灵通、智能手机、通讯用和医用电源、医用呼吸机、家庭保健医疗电子、多声道家庭影院系统的AV接收放大器等等。由于工作环境的限制,基本上都是在外企里工作,对国外的做法较清楚,反倒是对内资企业的做法不熟悉。
通过多年的工作算是了解一点皮毛吧。


    从Bit perfect(比特 完美)的角度来说,不主张做升频处理。做升频处理时多多少少地会引入一些再量化和其他的失真。


    数字端的硬件平台不是瓶颈,关键的是软件问题,也就是编码和解码。声音的风格可以通过模拟端的模仿来实现。巴特沃兹、贝塞尔、切比雪夫、椭圆、高斯等函数的滤波器,其群延迟、频率响应、时域响应是不一样的,在听感上也是不一样的,根据频谱的能量分布和时域响应,可以去适配数字滤波器和音频DAC,从而达致所希望的声音风格。

目前市场上的高级数字播放器,在听感上和高级的LP、开盘机还有一点距离,主要就是低电平信号的处理,具体来说也就是-40dBFS到-100dBFS这一段。
    国内艾诗的MBOX、声韵的白羊座用来做转盘用再配上一个模拟味较好的DAC算是一个有性价比的玩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2138

帖子

586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862
沙发
发表于 2015-11-7 07:26:49 | 只看该作者
个人倾向音响应该尽可能完美再现音乐的感情表达,完全可以牺牲诸多技术指标,比如喇叭口径、声压、频宽等等。当然,两者都能够有条件完美也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1071

帖子

36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6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4:47:21 | 只看该作者
就目前的情况看,lp 开盘 这两样模拟声源 的声音效果 最好,但只是目前相比较暂时处于领先,并不是说其就是最高标准了。我的看法是模拟的原理可以造就 最高的标准,造出最好的器材。

音响最简单说,就是减少失真,也就啥都有了。单单直通保险带来的变化之大,试试就知道了。那么整个系统里面多少这样的损失点?如果不去打通,在如此高损失的情况下,有什么办法可以弥补修正吗 ?不可能的。所以目前无论如何在芯片、电路等上面下多大功夫,提高多少精度,都无济于事。因为巨大的电流和信号损失没有消除。更复杂的环节又带来更大的损失。周而复始原地转圈,这既是目前音响进步极慢甚至倒退的原因。
说说音乐性吧。我说的音乐性不是器材带给的,只是失真小带来的还原而已。录音现场就是零失真的音乐性与音响性的完美结合体。器材之间音乐性的差别,其实就是失真的差别。这里面容易让人误解的地方就是指标和听感的关系。很多指标很高但难听的石机,很多指标不高但好听的胆机。这两样是两个极端,但他们都不是高保真的。他们只是证明,指标与听感和实际失真没有必然联系。这里面的道理很多了。最直接的就是那几个指标远不能衡量声音。

再说录制环节,他们极可能根本就没有发烧概念,没有注意到尽量少用接插件、接插件和线材的选择、尽量减少线材的长度、尽量焊接而不是压接等等细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1071

帖子

36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61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5:35:31 | 只看该作者
“由于物理因素的天然限制,数字系统很容易处理好高电平的信号而难以处理好低电平的信号。”

太对了,烧友们说的所谓音乐性、气质,灵魂、水灵、润泽 鲜活等等形而上的东西,精微的东西,正是低电平甚至是微电平信号。相当于国画水墨线条边沿毛茸茸的部分。如果这部分丢失了,国画也就不叫国画毫无价值了 。
目前数播或者不好的器材 就是缺这些!而模拟声源和器材相对损失小,就有更好的听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1071

帖子

36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61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22:28: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11-7 22:39 编辑

    hihi12

    解决好了低电平信号的问题,数字播放器的优势就可以体现出来了。目前的技术难点主要是在于对混合信号的处理之上,数字端已经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尽管半导体的技术进步很快,但是ADC和DAC的瓶颈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TI(BB)、ADI、AKM、凌云逻辑(欧胜)、ESS等、(NPC已经退出)都没有取得足够好的进步,很多公司在标示THD+N的数值时,一般只标出0dBFS、-20dBFS时的数值,鲜有标示出-60dBFS、-90dBFS时的数值,无他,是因为这些数值不好看。在输入16bit/44.1k、16bit/48k的测试信号时,很多芯片的指标在-60dBFS、-90dBFS时的表现,比20年前的TDA1541A都不如。


    在模拟端,采用RLC电路比较好控制延时和相移问题,电路的Q值也好控制,这为带来在照顾音乐的情感问题时,同时还可以带来良好解析力、大动态、高速度的好处。很多高解析力、大动态、高速度的音频产品,声音之所以容易发干、尾音小,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延时、相移和电路的Q值问题。在1996到1999年之间,曾经采用电子管、坡膜合金输出变压器、聚丙烯电容来试制音频解码器,DAC采用了CS4390,一共做了5台样机,声音很受老烧的喜爱,至今还有2台在国内服役,上海的那一台第一手用家仙游后不知道流落何处了,深圳的那一台则一直在服役。


    一些工业用的ADC、DAC的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反倒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难能可贵的是低电平时的指标依然出色,缺点是由于可以军用(可以大大地提高炮弹、导弹的命中精度,也可以大大地提高雷达的分辨力和潜艇声纳的分辨力)基本上都被禁运。
苹果、华为等公司曾经想在高精度的音频DAC上发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凌氏音响工作室  

GMT+8, 2024-5-17 10:44 , Processed in 0.18493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