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音响工作室

标题: 转:高质量的书架箱大有可为 [打印本页]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6-1-22 11:45
标题: 转:高质量的书架箱大有可为
在大家身边总有一部分这样的发烧友(或许您本身就是)——硬件器材把玩的不多,但对音乐的喝求和专注度远远超越硬件,这部分人是真正的音乐爱好者!他们或许是喜欢现场,或许是喜欢收藏各式版本的唱片,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专注于音乐的本身。
       我认识的也有几位这样的朋友,虽然听音的小窝地方不算大,但所收藏的各式唱片都是以几百、上千张计算的,而且不乏头版、绝版、银圈这些,每次家访都让我羡慕不已!他们用的系统最低端的 国产功放有人在用,最好的一套是英国的西装,全套也就两三万左右吧,但目测他们收藏的唱片的总价值要N倍于所用的器材,相比之下这些器材看似将就了点,事实上与他们聊天时发现他们并不是不想讲究!而是有的是受于空间的限制,有的是觉得HIFI器材水太深不敢贸然试水,但他们都深知在好的器材上他们手上的唱片肯定会有表现得更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又再次让我萌生了去做一款高品质书架箱的念头了。。。
       说起书架箱,由于我自己之前也在小房间里听音有好几年了,那时期书架箱没少做,当中也不乏一些使用高级单元的作品,但大多都是纯粹为了满足自己个人使用的,完全按自己喜欢怎么个声音就怎么个弄,但随着与这些朋友接触多了听等多了,也慢慢了解到他们的听音需求:1、听音环境不大,小书架的体型比较适用;2、95%以上时间听的作品基本不需要下潜很深的低频(50hz以下);3、注重声音的品质,平衡中性、字正腔圆、线条分明、顺滑精致(其中有位喜欢对比唱片版本的朋友着重提到,希望器材包括音箱自身最好尽量不要带有明显音色偏向的个性,以确保听的就是唱片本身);4、预算当然希望不要太高。
      事实上这款书架箱——Gravity(佳美) 在刚结束的东方宾馆音展上已匆匆初露头角了,说是匆匆这箱子的样板箱体还真是在展会前两天才交货,测试初调,基本的声音规格交代清楚了,装箱就马上拿去赶展了,甚至箱子的名字也是在展会前一晚才最终定下来的,但Gravity(佳美)绝对不是个赶生抢生的娃,整个构思下来也算是怀胎数月了,从本帖开始Gravity正式进入细调阶段。
     Gravity在构思阶段同时又是在对Sophia索菲亚的总结和升华,作为系列箱子,Gravity的外型保持了Sophia的经过优化设计的切边面板,让外观与衍射达到最佳的平衡结合;Sophia在手上使用大半年了,发现这OEM高音是个可塑性很高的单元,用在分频点极低的声音饱满厚润的落地上能胜任,用在精致秀气的书架上也能发挥另一面的异彩!再一次证明OEM时直接选用SEAS顶级丝膜高音E0040的振膜是具有前瞻性的正确选择!至于想让它出什么声音则完全是掌握在设计者手里了。在中低音的配置上则升级为SEAS西亚士顶级黄金系列的5.5寸三文治镁盆单元E0049,该单元被Stereophile主编John Atkinson先生誉为小型书架中低音单元的最佳选择!  
     这E0049是在我过往用过的5寸小单元中,低频与中频声音上交代最清晰,质量最好的中低音单元,而低频的量感上除了1480、1488等少数几款单元,其低频的输出能力绝对是在同口径单元中的前列,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能很好低延伸至50HZ,对于10来平米的小房间来说已经能满足绝大部分时候使用要求了。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6-1-22 12:12
现在 有源箱子,或者书架,或者落地,大有市场,非常适合现在好年轻的人群,玩起来简单,不太占地方,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声音有保障,性价比高。觉得最适合凌总开发,也都是强项。我建议单声道后级有源最好。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6-1-22 13:04
一楼介绍的音箱,青竹兄可以申请试听一下,期待试听报道。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6-1-22 13:43
其实我关注的是 这类箱子的市场分析。 特别是凌总作为商家有参考意义,我有机会看看音展,别的就不参乎了,太麻烦。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6-1-22 13:44
其实我关注的是 这类箱子的市场分析。 特别是凌总作为商家有参考意义,我有机会看看音展,别的就不参乎了,太麻烦。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6-1-23 11:36
这倒也是。老凌就是一个不会做市场的音响人,只知道把音乐欣赏作为回播的主题,从来不知道怎样迎合音响迷的口味。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6-1-23 11:54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6-1-23 11:57 编辑

这要客观分析看看了。好产品也要有好的营销。营销且不说,单说产品的好坏,这也要一分为二的看看。

如果说,老凌目前的声音是最好的,那么对于没有理解到这个高度的烧友而言呢?是否也应该开发对应的产品?玩任何东西都有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啊。要不学琴要考级呢。就是产品应该分出层次,声音的层次,价格的层次,就是对应不同的消费人群。

另一方面,老凌目前的声音就是最高级最完美的了吗?也不好这么说吧。也不好将别人的耳朵都当摆设吧。真理有时候也并不是掌握着少数人手里的,尤其是玩音响这东西。还是需要不断听听不同声音进行完善的。

音响性是刺激,音乐性是感动,单一方面做好了都是不错的,但总是不全面不够的,一定要二者相加才能 烧出 高潮 啊 ,哈哈。   至少小功率推力不足,喂不饱箱子,肯定音响性不行。所谓小音量美学的确是一种特列,一种很个人的口味,播放的内容很局限,绝不是普遍的,且喂饱的系统大声小声都好听的。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6-1-23 11:58
不必去管别人了,欣赏音乐这个东西自己觉得好就可以了。就像我自己同时在听的盒带一样,相信绝大多数发烧友是没有兴趣的。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6-1-23 12:02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6-1-23 12:04 编辑

至于到底是小音量对还是大音量正确,我还是那句话,首先要看录音。不同的录音有不同的回播要求。对音量的要求绝对没有广场音响来得那样简单。往往一支乐器的独奏的音量都有可能比一个乐队大。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6-1-23 12:08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6-1-23 12:10 编辑

我反对,恰恰不能先看录音,要先看器材。然后再根据唱片决定音量。器材不行,也就无所谓啥唱片了。录音要求你大声,这时候系统打不上去,还不是干瞪眼

至于老凌是否要关注一下别人,那时一定的,因为毕竟是商家,要销售的。如果只是diy自娱自乐,那无所谓,否则怎么维持运转,怎么开发新品呢?如果真黄摊了,对爱乐的烧友,理解老凌的烧友,那就是大损失了。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6-1-23 12:15
欢迎反对。其实老凌真正想做生意就真的不必这样辛苦了,做音响迷要求的口味其实是很容易的。这个话题我们也经常谈到的。




欢迎光临 凌氏音响工作室 (http://www.lingsaudio.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