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音响工作室

标题: 老凌又在调15寸的“铁皮”了 [打印本页]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3-24 19:08
标题: 老凌又在调15寸的“铁皮”了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5-3-24 19:16 编辑

刚刚收到的彩信。组合式,可以灵活搭配10寸的号角音箱。[attach]313[/attach]

图片上应该是搭配MSH-1002双10寸号角音箱。老凌说,铁皮是次旗舰,用300B单端推,声音非常雄伟大气自然,颇有电影院的效果。难道还有18寸的?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3-24 21:42
本帖最后由 凌君彦 于 2015-3-28 12:35 编辑

胡版提前透露了消息,那我只有出来说说。计划中的号角音箱的旗舰外号叫“擎天柱”Optimus Prime,是双15寸而不是18寸。天啊,我一直在考虑怎么把另外一个15寸箱体堆放到次旗舰”铁皮“Ironhide的顶上?老伯伯还要玩汽车人,过分了点吧。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3-24 21:54
一直以来我的号角箱都是二分频结构,1201,1001以及1002都是。这次要做成三分频或2.5分频。思路是积木组合式,以前的二分频号角箱加个15寸也可以升级为大系统,方便有需求的朋友。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3-24 22:15
想搞15寸号角系统的思路来源于已有的MSH-1002双10寸的缺点:低音少了点,尽管此箱中音密度和音色令人中毒。如能加强低音下潜那就完美了。甘蔗没有两头甜再次得到印证,我没有能力让布边10寸有更多的低频,只有配口径更大的15寸布边喇叭,好在我终于找到了旋律感不错的15寸单体。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3-24 22:38
本帖最后由 凌君彦 于 2015-3-24 23:00 编辑

目前的调试还在进行中,每天听听,调调,想想,如此反复。音箱不是那么好搞的哦。昆明的杨大胡子还等我这个“皮卡”赶在5月份去亮相,搞音乐欣赏会呢。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3-25 06:57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5-3-25 06:59 编辑

用独立低音箱搭配已有的书架音箱,升级为3分频大型音箱的方案非常实用,也非常的灵活。只是在灵敏度和阻抗的匹配上会有严格的要求。另外,独立低音箱的旋律特性也应该与已有的书架音箱一致。相信这些在凌总那里都不是问题。哈哈,个人看好3分频的搭配组合,有机会可以用同阻抗的独立低音箱与我的MSH-1001实试一下。独立低音箱的分频网络的电感和电容都是大家伙吧。2.5分频的搭配对放大器的电流索取是个考验。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3-25 08:07
2.5分频对于大口径单元来说肯定要调整分频元件的参数以便与原有的2分频系统协调。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3-25 08:33
胡版可把1001书架放到1501箱体上,直接感受大系统的风格,中毒了我可不管啊。
作者: 西蜀浪孑™    时间: 2015-3-25 11:54
终于出来了,,这箱子我一直都很想听,,到时候发到成都煲箱期间会不会被邻居投诉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5-3-25 15:15
只玩大的啊,小的呢 ,也不能忘了哟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3-25 17:30
凌君彦 发表于 2015-3-25 08:33
胡版可把1001书架放到1501箱体上,直接感受大系统的风格,中毒了我可不管啊。 ...

:lo虽然我不大喜欢大箱子,但是适当时机可以发一对1501来给朋友们试听体验一下,与MSH-1001搭配需要8欧姆3分频设计的1501,底下应该带4个铜脚钉吧。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3-25 17:32
1501上面是MSH-1001,再在MSH-1001低下垫上中国钉,感觉应该很不错嘛。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3-25 17:57
1501有专用脚架,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3-25 18:05
作品12号如果也有这样的低音箱搭配升级为3分频大型音箱,我想一定会受到作品12号用家的欢迎。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3-25 19:09
凌君彦 发表于 2015-3-25 17:57
1501有专用脚架,

不要太重啊,难搬,凌总可以上个图看看。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3-25 22:32
青竹戴雨 发表于 2015-3-25 15:15
只玩大的啊,小的呢 ,也不能忘了哟

后面会接着来的,5寸旋律喇叭我还有一些库存呢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3-26 06:50
眼花缭乱了,怕毒发全身啊。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3-26 14:46
其实以我的观点,2.5分频结构并不是最佳方式。试想,一个独立的2分频音箱如果已经可以正常发声,你硬要给它配个低音单元或箱体,这必然要破坏原有的声音平衡。感觉是低音增加了,但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3-26 15:05
本帖最后由 凌君彦 于 2015-3-26 15:43 编辑

实际的操作和试听也证实了我的上诉观点,另外,历史上BBC著名的LS3/5A监听箱配低音箱没有流行起来也是一个佐证。所以,“铁皮”系统很有可能不会是2.5分频,二是正规的三分频结构,这也就意味着前面说的1002或1001,1201号角箱配个15寸低音箱的简单做法要终止,尽管我很愿意为朋友们器材升级提供方便。胡版,你的腰也不会再伤了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3-26 15:32
本帖最后由 凌君彦 于 2015-3-26 15:45 编辑

音箱的设计和调试方式正确的做法是要以系统的观点去考虑,所有的元器件包括箱体,单元,吸音材料,分频器,连线甚至脚架都要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例如,“铁皮”上面的1002箱体开了倒相孔,按理说三分频中音单元(这里是双10寸布边喇叭)要有独立密封空间,不需要倒相孔。而我就用分而不封的结构,让中音单元的与低音和高音单元在分频器控制下有一定的声音交集融合,整体更为自然,当然要以不伤害旋律完整为首要前提。实际上,堵与不堵1002箱体的倒相孔,分频器元件参数是不同的,声音的感受也是有差别的,而我喜欢后者。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3-26 18:36
可以看到凌总对待音响实践的严谨态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其实MSH-1001已经让我非常满意,尤其是在系统加了协奏曲金银铜混合信号线后,模拟味迷人啊。音乐重播是整体的通透舒展又不失生动细致。毒啊!
对于全新设计的15寸号角音箱,个人观点仍然可以设计两分频,在单只15寸独立箱体上组合放置可理想衔接15寸的旋律号角。即使对于三分频来说,高、中、低各设计独立箱体是最理想的。如果将MSH-1001或者1002独立设计为中高音箱也完全可以,并且是奢侈的,因为还带着倒相呢。这可是最完美的设计方案呢。哈哈。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3-26 18:49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5-3-26 18:55 编辑

2.5分频确实有点别扭。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3-26 19:19
配15寸喇叭的号角驱动头有旋律的很难找,跟大号嘴配合要能使低频下端到500Hz左右才行,承受的功率也要很大。现在大量的钛膜驱动头还是算了吧,那是专业扩音用的,耐用但不耐听。如果有朝一日我找到了这种梦想中的驱动头,再把15寸低音箱也做成号角式,那就是真正的全号角系统。在此之前,还是享受我的半号角式音箱吧。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3-26 19:34
其实MSH1001、1201家用听音乐已经非常好了。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3-26 19:45
凌君彦 发表于 2015-3-26 19:19
配15寸喇叭的号角驱动头有旋律的很难找,跟大号嘴配合要能使低频下端到500Hz左右才行,承受的功率也要很大 ...

也不能说是半号角,应该是中小号角吧。分频点没有大号角那样低而已。无论大小号角,在特性上是一致的,就是快速直接,反映敏感。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3-26 23:28
本帖最后由 凌君彦 于 2015-3-26 23:29 编辑

“铁皮”系统脚架可用实木和铸铁两款,后者灌有石英砂,30厘米高,我正分别试验那款更合适,也就是说要选定专用脚架。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3-26 23:33
对了,分音器肯定是外置的,有机玻璃盖,用料一目了然。少不了铜箔电感,油浸电容,金银丝加铜丝连线。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3-27 07:02
分音器外置的设计很发烧啊,就连连接发烧线也看得见摸得到,更具发烧味。另外,中、低音独立音箱是否也可以在目前传统设计上再设计为号角式呢。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3-27 08:31
哈哈,这越说越高大上了。全号角结构成本高,体积大,对听音空间要求也大。 还有,我们年龄大的人想玩也玩不动啊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3-27 08:38
不过,我在新德克搞晶体管功放多年,最后以20周年系列达到顶峰,做了个总结,而音箱从我“音分三路烧灼八方”文章算起也有20年时间了,一直还未有个了断,因此我想还要折腾下去,最后也有个自己认为的顶峰就算圆满了。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3-27 16:46
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只要有努力,就会有成果。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5-3-30 11:52
我猜想,凌总这个 圆满 会落在 提琴木闭箱上面。 如果找不到满意的全频情况下。不太可能是号角。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5 22:46
这几天一直在调试“铁皮”的分音器。最关键的双十寸中音通道可能要用30uF以上的油浸电容,这令我想起20年前我的“音分三路,烧灼八方”三分频音箱,作为中音的6寸半喇叭也用的是30uF聚丙烯电容。这也就意味着中音下端频率将达到600Hz左右。这将有利于中音的稳固扎实,保证人耳敏感频域的完整流畅,达到高音和低音为中音服务的总体思路。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5 23:03
分音器的调试是将箱体放在特定的30公分高铸铁脚架上进行的,要不然分音器参数就不是最后值,如换实木脚架,参数还要微调,否则旋律感就“跑了”。中音箱和低音箱之间我试过中国钉,但声音不太理想,因为上下两个都是震动体,同时也破坏了单元之间的声音微耦合,不利于音箱整体的特性。最后就用选定的小橡胶垫做隔离,达到隔而不分的效果。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6 00:28
青竹戴雨 发表于 2015-3-30 11:52
我猜想,凌总这个 圆满 会落在 提琴木闭箱上面。 如果找不到满意的全频情况下。不太可能是号角。 ...

我比较喜欢大箱的风格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4-6 07:29
凌总调得仔细啊,这是精益求精。不过,音箱的调音也确实来不得半点马虎。音箱看看是最容易做出声的,而实际上音箱是最不容易做出好声音的,调音的功夫要求相当高。现在1002应该是与1501联合独立整体调分音器了吧,也就是说未来用于搭配1501的1002是不能独立用来做一对书架音箱的,除非不是用来搭配1501的。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6 18:41
MSh-1002今后也是专用的外置分音器,这样就可作为独立的音箱,而在“铁皮"系统里它只是中高音单元。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4-6 19:02
凌君彦 发表于 2015-4-6 18:41
MSh-1002今后也是专用的外置分音器,这样就可作为独立的音箱,而在“铁皮"系统里它只是中高音单元。 ...

也就是说,1002和1501都是外置分音器的设计,可以随意选择相对应的分音器使用。这个方案好。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4-6 19:04
那么,放置在1501上的1002的位置和垫料也会同时设计好的吧。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5-4-7 11:23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4-7 15:09 编辑
凌君彦 发表于 2015-4-6 00:28
我比较喜欢大箱的风格

哦 大箱子肯定更真实宽松,只是要空间啊,再加上动静太大自己受不了的,又要扰民的,所以也就玩玩精细的了。箱子越大,喇叭之间距离越大,离点声源越远,也就越需要大场地。
我说的提琴木闭箱,不限指 5寸半的哟,也许遇到合适的大喇叭呢。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4-9 18:32
大箱子需要大房间,一般家居环境还是书架音箱听音乐比较合适,也容易调整。当然有大房间还是应该上大箱子啊,自然度和真实度是客观的。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4-9 18:35
从老陈的12寸号角音箱MS-1201在他的12平米小房间的调整上看,难度是相当大的。好在有大家共同参与调整,现在老陈的系统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了,尤其是在小房间听大音箱。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5-4-10 16:55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4-10 17:18 编辑
胡敏强 发表于 2015-4-9 18:35
从老陈的12寸号角音箱MS-1201在他的12平米小房间的调整上看,难度是相当大的。好在有大家共同参与调整, ...

我觉得 小房间大箱子的最大问题,就是 没法 让箱子在适合的状态工作,因为箱子舒服了,人受不了,人能接受的情况肯定不是箱子放开的最佳状态,比较浪费了性能。就比如买辆专业跑车代步一样,呵呵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10 23:59
本帖最后由 凌君彦 于 2015-4-11 00:27 编辑

“铁皮”分音器的调试已告一段落,接下来是内部以及音箱到外置分音器连线的配置试验,作为旗舰音箱,这连接线更是马虎不得。以我多年搞线材的经验,本以为这事不难,但实际情况比我想象要复杂。铜箔加金银丝,西电线加金银丝,协奏曲铜线加金银丝都要反复试听比较,也许高中低音单元要用不同的线材组合,以使最后的声音达到预期。三分频的确要比二分频难搞,加上我要坚持相位特性好的6dB结构,使得各单元之间的影响更复杂。借助于LMS仪器,借助于熟悉的试音碟,更仰仗我的各种经验,相信“铁皮”会出好声的。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11 00:26
调试音箱最深切的体会是,旋律感这东西真的很珍贵,元件参数稍有变动就会跑掉。在箱体,单元,吸音材料以及脚架都固定到位的情况下,分音器的结构和元件种类及参数就是寻找音乐灵魂的重要手段了,不少看是简单的问题其实都要考虑和实践下才能心中有数,例如,中音的LC串联网络,电感在前好还是电容在前好呢?不考虑旋律感可以随意,但实际是有讲究的。中音网络中要加衰减电阻,那么是在LC前面还是喇叭前面,或者是在电感与电容中间呢?我的实践表明,尽管测试出来的频响曲线一样,但不同的地方对旋律起伏有影响,我最后是放在中间。还没有人这样干过,教科书上也找不到,可能专家们不谈旋律感。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11 00:48
这音箱初步的听感是,有大音箱的气势,但又绝不粗犷,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中高音既有小箱的细腻,又有厚实的密度,低频宽松有弹性又不拖尾,跟得上中高音的速度。音乐感特强,旋律线交代清晰完整。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4-11 07:20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5-4-11 07:22 编辑

凌总这是“放毒”啊。可以感知到那样大气自然真实的音效。肯定是与书架音箱完全不同的体验了。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13 18:16
本帖最后由 凌君彦 于 2015-4-13 18:21 编辑

准备一鼓作气,再加个15寸箱体,把号角旗舰“擎天柱”的分音器也调试出来,这样就双15寸加双10寸了。搭梯子,往上加吧, 还犹豫什么?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4-13 18:33
凌君彦 发表于 2015-4-13 18:16
准备一鼓作气,再加个15寸箱体,把号角旗舰“擎天柱”的分音器也调试出来,这样就双15寸加双10寸了。搭梯子 ...

上周末还正和老陈在讲到这个双15寸的啊。双10寸中音双15寸低音独立箱体,烧到极致啦!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5-4-13 19:33
这个箱子要多大呀,房间要多少平方呀,太巨无霸了。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13 21:53
积木组合式结构就是这个好处,加上外置分频器,还是挺方便的。多一个15寸低频肯定更多,声音在新的分频器调配下再次进入平衡。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4-14 07:00
积木组合式结构加外置独立分音器其实也是最最发烧的音箱设计。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14 21:59
“铁皮”内部连线已确定,高音和低音单元都用了两种不同材料的线材组合,中音更复杂,三种线材合理搭配才满足了校声的需要。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4-15 07:01
有了大协奏曲的体验经历,可以感知到凌总在箱内喇叭线的调整上的体会。外置分音器上的进出喇叭线应该也是与箱内同样的设计吧。
作者: superbrandon    时间: 2015-4-16 15:52
图片在此~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4-16 17:01
superbrandon 发表于 2015-4-16 15:52
图片在此~

更想看看双15寸的,尤其是双10寸中音搭配双15寸低音,更和谐。上下两只15寸低音箱体。哈哈。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4-16 17:04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5-4-16 17:15 编辑

是否可以设计成像东芝983那样的用搭扣固定各独立箱体,中间有阻尼垫,可以任意组合搭配。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16 18:47
胡敏强 发表于 2015-4-16 17:01
更想看看双15寸的,尤其是双10寸中音搭配双15寸低音,更和谐。上下两只15寸低音箱体。哈哈。 ...

“铁皮”上面再加个15寸箱就是旗舰“擎天柱”,分音器不同。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4-16 19:10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5-4-16 19:13 编辑

估计300B单端推动非常合拍。看了这个15寸号角音箱,我的MSH-1001成了小不点了啊。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16 20:22
由于分频器外置,此箱有多种玩法:除了标准的无源分频加Bi-Wire连线外还可以双功放甚至三功放推动,更高级的玩法是电子分音加多功放推动。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16 20:27
现在的脚架30公分高,是专为“铁皮”定制,旗舰“擎天柱”脚架22公分。
作者: 爱原音    时间: 2015-4-16 21:50
请问木脚架是不是声音更加柔顺,铁脚架声音硬朗?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16 22:03
用铁脚架基于两个考虑,一是箱体大且重,脚架要坚固不易变形,二是音箱声底属厚重型,铁架可做中和,此外,通过分音电路对包括脚架在内的系统平衡调整校声,可避免所谓金属声,毫无问题。世界名牌音箱用铁脚架的比比皆是。如果用木脚架,分音器又要作相应微调。
作者: 爱原音    时间: 2015-4-16 22:35
superbrandon 发表于 2015-4-16 15:52
图片在此~

这个“皮卡”的长、宽、高是多少阿?
作者: 西蜀浪孑™    时间: 2015-4-16 22:41
刚出炉的211应该能推得更全面些,,毕竟有一个15寸的大单元,,要知道那么大的纸盆前后运动也是需要一定的驱动力的,,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4-17 07:01
西蜀浪孑™ 发表于 2015-4-16 22:41
刚出炉的211应该能推得更全面些,,毕竟有一个15寸的大单元,,要知道那么大的纸盆前后运动也是需要一定的 ...

可以搭配试一试。有最新版211的图片吗。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5-4-17 11:30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4-17 11:32 编辑

请问凌总,石机推我的12号 更适合哪种材质的脚架呢? 我目前的推想是铁架也许好点。但最了解的还是设计者。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17 19:58
爱原音 发表于 2015-4-16 22:35
这个“皮卡”的长、宽、高是多少阿?

不算脚架高度,音箱高1米2,宽0.5米,深0.4米,加上脚架总高1.5米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17 20:07
青竹戴雨 发表于 2015-4-17 11:30
请问凌总,石机推我的12号 更适合哪种材质的脚架呢? 我目前的推想是铁架也许好点。但最了解的还是设计者。 ...

如果音箱用我的中国钉,那脚架材质对声音的影响就很小。否则就要看系统声音的趋势,中高音多要用木架,如中高音合适或偏弱,而且低音偏肥偏慢,就用铁架。大体原则是如此,具体还要通过实践。
作者: 有钱途    时间: 2015-4-18 21:42
口水流了一地啊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4-19 19:19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5-4-19 19:24 编辑
凌君彦 发表于 2015-4-16 18:47
“铁皮”上面再加个15寸箱就是旗舰“擎天柱”,分音器不同。

凌总,“擎天柱”进展如何。今天杨哥和许老师都在电话里谈起,“铁皮”和“擎天柱”需要大房间大空间。另外,锗前级有进展了吗。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19 19:56
“擎天柱”明天开始调分音器,2米左右的身高,令人费劲又费神。锗前级样机一直在旗舰音箱调试中使用着,离不开了。正式机要稍迟点组装,所有元件都到位了。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19 20:07
实际上“铁皮”和“擎天柱”这类音箱还是属于低频有限类,而且低频速度快不会如橡皮边单元那样容易拖尾,因此在不太大的空间使用也没有问题。只是由于箱体高,要获得好的声场需要仔细地摆位。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4-20 06:49
凌君彦 发表于 2015-4-19 20:07
实际上“铁皮”和“擎天柱”这类音箱还是属于低频有限类,而且低频速度快不会如橡皮边单元那样容易拖尾,因 ...

尽管低频量感和结实度没有橡皮边现代喇叭那样厉害,但是两个15寸也够壮观的了。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20 07:56
双10寸的msh-1002号角箱中频密度感最好,现在用15寸喇叭来补足低音应该就比较完美了,下端稳则声场稳,平衡感更好。房间不太大用“铁皮”就可以了。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20 08:09
本帖最后由 凌君彦 于 2015-4-20 08:13 编辑

我曾试过用一个10寸搭15寸,但怎么也调不出理想的声音,中音确实要厚点才好听,但又不能糊。密度感加质感再加音乐感,我要的就是这个。三分频或多分频音箱的最大优点是层次感与解析力容易出来,但如何协调各喇叭单元使它们像一个全频喇叭那样发声确是件不易的事。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5-4-20 10:33
凌君彦 发表于 2015-4-17 20:07
如果音箱用我的中国钉,那脚架材质对声音的影响就很小。否则就要看系统声音的趋势,中高音多要用木架,如 ...

谢了,中国钉肯定是 每个环节都要用的。那只好等用的时候微调再定了。
作者: superbrandon    时间: 2015-4-20 16:43
[attach]317[/attach]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5-4-20 16:52
牛,相当的牛。连脚架,超过2米了。三分频,就是好。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4-20 17:06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5-4-20 17:11 编辑

放毒了。双15寸啊,形体感的自然真实是小书架没法比了。
作者: 爱原音    时间: 2015-4-20 18:24
这个是真正的高大上,就是不知道要用什么功放推哪?300B单端可以推出多少啊?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4-20 19:22
我来猜猜接线和分音器情况。箱内外接线组合应用:高——金银丝+铜箔;中——金银丝+西电(旋律)铜;低——金银丝+协奏曲铜。各箱体及分音器独立组合应用。铜箔旋律电感+旋律油浸、旋律电阻。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20 20:21
胡版猜对了三样东西。 分音器是音箱的灵魂,调音的成果都在其中。等昆明音乐会首次亮相后,就可揭开分音器的面纱,可能要出乎一点大家的意外哦,现在卖个关子吧。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20 20:26
本帖最后由 凌君彦 于 2015-4-20 20:28 编辑
爱原音 发表于 2015-4-20 18:24
这个是真正的高大上,就是不知道要用什么功放推哪?300B单端可以推出多少啊? ...

由于音箱灵敏度达97.5dB,因此300b推铁皮可以达8成以上,推擎天柱可能要用到211。具体搭配后面还会介绍的。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20 20:34
根据音箱的声音特征,我建议使用分析力高的功放,300B,845,211这些胆机都可考虑。最理想的搭配我设想是300B单端推中高,300B推挽负责15寸低音。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4-20 20:34
是不是"铁皮"总阻抗8欧姆,"擎天柱"4欧姆。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4-20 20:36
凌君彦 发表于 2015-4-20 20:34
根据音箱的声音特征,我建议使用分析力高的功放,300B,845,211这些胆机都可考虑。最理想的搭配我设想是300 ...

这样就可以电分。凌总要搞电分前级了。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20 20:37
是,双15寸并联就是4欧阻抗了,一台300B搞不动了。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4-20 20:56
我希望今年也有机会把铁皮或擎天柱拿到常州去开声展示。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4-21 06:58
凌君彦 发表于 2015-4-20 20:56
我希望今年也有机会把铁皮或擎天柱拿到常州去开声展示。

好啊。同时也希望争取给常州的朋友们试听体验到“铁皮”的机会。有需要试听的朋友也可以在线申请。希望凌总有机会把“铁皮”发来常州。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4-21 16:58
300B单端推“铁皮”应该很轻松。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5-3 17:53
“铁皮”的三分频电路模式和调试方法我又用在了新的一款音箱上,该箱目前还未命名。这款新箱的单元胡版应该很熟悉:中音和高音就是提琴箱作品10号的8寸和3寸全纸盆单元,低音就是1201的12寸布边喇叭。现在把它们整合在一起组成了三分频的高灵敏度的音箱,可以很容易搭配300B甚至2A3,45等几瓦功率单端胆机,有非常不俗的效果。这种全纸盆单元组合音箱在一阶分音电路的协调下具有声音连贯性好,音色均衡真实的优点。价格也不会太高,则是我们大家的期待。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5-3 18:12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5-5-3 18:13 编辑
凌君彦 发表于 2015-5-3 17:53
“铁皮”的三分频电路模式和调试方法我又用在了新的一款音箱上,该箱目前还未命名。这款新箱的单元胡版应该 ...

好啊!这个音箱体积不太大吧,灵敏度应该在97dB左右吧。容积可以做得大些。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5-3 20:28
凌君彦 发表于 2015-5-3 17:53
“铁皮”的三分频电路模式和调试方法我又用在了新的一款音箱上,该箱目前还未命名。这款新箱的单元胡版应该 ...

可以实现全纸盆的全音的"绝对"一致性。真正实现音色的一致性,旋律的一致性。另外,建议凌总在设计上仍然是高、中、低各设计独立箱体,也就是内部高、中、低各单元之间是隔断为独立箱体的。低音肯定的有倒相孔,希望中音同样设计有合适的倒相孔。或者干脆来个障板式音箱,后背和测面适当位置开设开放孔。哈哈。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5-3 20:42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5-5-3 20:44 编辑

[attach]322[/attach][attach]323[/attach][attach]324[/attach][attach]325[/attach]


障板其中内测不开孔,仅外测开孔。不当真啊,是我想象的。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8-9 22:35
哇,铁皮箱的帖子都沉得这么深了,好,我再顶起来。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8-9 22:47
本帖最后由 凌君彦 于 2015-8-9 22:56 编辑

这两天在成都做“铁皮”的分频器,做好了跟300B和845胆机试听。明天上个图。中音和高音通道用了油浸电容,低音用的不是铜箔电感而是铁心电感,旗舰音箱分音器为何不用铜箔电感呢?这里面自有我的道理。所有的连线都是协奏曲签名版结构的。MA-300B胆机推铁皮已经很不错了,通透有质感又有力度,完全可以胜任,只是对比845胆机差那么一点点低频的厚度和下潜力度。845铜屏管单端机就很有大将风范,全频的质感和厚实度以及低音的权威性无可挑剔,但如果高频的飘逸感能跟300B一样那就完美了。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8-9 22:55
本帖最后由 凌君彦 于 2015-8-9 23:10 编辑

后面还有牛倒相推挽300B胆机和300B牛推845/211分体单端胆机要出来,加上新式武器--铜屏胆的助阵,期待这两款机能与“铁皮”有更理想的搭配,到时候广州音展我们的系统将会给人惊艳的感觉。好声音在426房间是肯定的。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5-8-9 23:09
对了,我们还将推出带平衡接口的牛入无源前级以及很夸张的300B前级,整流,稳压,放大全用300B管,而且是牛进牛出,机内连线也是协奏曲签名版特别结构。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5-8-10 06:38
昨天在老陈家活动时大家还谈起的,我们也估计凌总正在忙着推出一批新东西,现在凌总果然透露了一些。为凌总这样的折腾而点赞!中国多些凌总这样的音响人,咱自己的音响就更有希望。




欢迎光临 凌氏音响工作室 (http://www.lingsaudio.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