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音响工作室

标题: MA-211W 合并式电子管后级放大器已从金华发常州 [打印本页]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12 08:08
标题: MA-211W 合并式电子管后级放大器已从金华发常州
MA-211W目前在全国巡游试听,应常州发烧友要求试听,昨天从金华试听点发常州,估计周末可到。本地发烧友可联系前往试听交流。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13 17:53
MA-211W 已到常州,下午几个发烧友即投入紧张而兴奋的试听交流活动之中。


[attach]22[/attach][attach]23[/attach]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13 17:56
此机在杨哥系统试听[attach]25[/attach][attach]26[/attach]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13 17:58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4-7-13 18:00 编辑

[attach]27[/attach]
还没来得及擦去灰尘。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13 17:58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4-7-13 18:02 编辑

开声第一声我即感知到此机为精心校声之作。是非常成功的音乐胆机。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13 19:58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4-7-13 20:05 编辑

声音的完整度非常优秀,成熟大气,音乐味纯真自然,场面感、质感、旋律感样样好。虽然仅仅是16瓦的纯甲功率,但试听过程完全可以忽视功率数据对人的听觉影响。颇有作品2号的气质神韵——现场不插电音乐演绎的真实生动的音乐感觉。缺点:音响发烧友需要的特别的“解析力”没有。有的只是平衡、自然、真实、恰倒好处。处处皆音乐。是真正用来居家听唱片,欣赏音乐的好器材。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4-7-13 21:13
长途旅行,灰尘扑扑啊。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7-13 22:29
我也参加了试听,觉得整体旋律很好,音乐味很出色,整体实力很强。唯一我觉得还要提高的是高频的旋律,有点偏少,听小提琴和邓丽君的cd味道淡了不少。按道理丝膜高音播小提琴和邓丽君是强项。可能我家里300b的解析力高,小提琴和邓丽君非常好听。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13 23:20
朋友们提议,作品3号和作品28号在211机试听期间,加入杨哥系统试听,下周应该可以。
作者: 爱原音    时间: 2014-7-13 23:22
几位烧友走后我一个人又把此机与我的曙光211进行了对比,音乐感MA-211W完胜。但在我现有的前端系统下,曙光没低频,中高频略好。有机会胡版把作品喇叭线带来试试MA-211W中高频应该更上一层楼吧。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13 23:27
杨哥系统加入MA-211W后,给人一晒光天的舒畅感觉,整体平台提高的幅度非常大。具体表现在对唱片录音及系统的反映与要求更高,展现信息量更丰富完整的状态,透视力更明显了。
作者: 西蜀浪孑™    时间: 2014-7-14 11:40
musichina 发表于 2014-7-13 22:29
我也参加了试听,觉得整体旋律很好,音乐味很出色,整体实力很强。唯一我觉得还要提高的是高频的旋律,有点 ...

211是石墨屏,,中高频和300B相比肯定是有些差距的,,
作者: 西蜀浪孑™    时间: 2014-7-14 11:43
胡敏强 发表于 2014-7-13 19:58
声音的完整度非常优秀,成熟大气,音乐味纯真自然,场面感、质感、旋律感样样好。虽然仅仅是16瓦的纯甲功率 ...

感谢胡版的中肯评价,,这次在全国范围搞试听活动最主要目的就是收集不同用户的反馈信息,,,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14 17:30
西蜀浪孑™ 发表于 2014-7-14 11:40
211是石墨屏,,中高频和300B相比肯定是有些差距的,,

王兄是听惯了300B,耳朵的要求高啊。
作者: 597307604A    时间: 2014-7-15 16:13
机子煲熟了没有?要不机子会略显粗糙,细节会少,通透度背景宁静度也会差点的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15 18:02
597307604A 发表于 2014-7-15 16:13
机子煲熟了没有?要不机子会略显粗糙,细节会少,通透度背景宁静度也会差点的 ...

现在爱原音杨哥系统试听,周末再去听听。希望杨哥多煲煲,看有否提升。周末再带作品28号喇叭线和作品3号电子管前级去试听。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7-15 18:07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4-7-15 18:09 编辑

我觉得这种巡游方式有些广告效应,但说广听反响,搜集意见的话,那意义不大。评价一件器材非常麻烦,影响的因素太多,而且越是高级阶段,每个小因素带来的影响都会呈放大趋势。更不提每个人的音乐素养了、实践经验等等的了。  我认为很多烧友肯定连电源的正负极  接地  垫材 摆位 等等都没搞正确,现场感觉都没弄明白,更不说高级的音乐意境和韵味了。这样看来,所谓听感还有啥意义。
最靠谱的方法,倒不如,先把自己设计用的器材从墙插开始,一点点把电路 信号 等等搞到无法再简洁 无法再畅通,无法再改变摆位,再找像 雨果之类有录音现场分布图的cd 片子  仔细对照调教  结合自己积累的经验 声音标准  调教设计更保险。
就如同当初国货一宣传就强调,是以某箱子  某功放  某碟机  为样本调教设计的,想想多可笑,照着赝品 要画出 原作的模样,可能吗?我还是认为最靠谱的还是设计师自己录制或参与录制的 cd 用来调教器材。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15 18:28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4-7-15 18:29 编辑

其实不管发烧友的鉴赏水平如何,也不管器材设计制作调校得如何,广泛地拿出去,作实际零距离的聆听,总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不然就连各自所谓的好与不好,也只能空留想象。所以,无论怎样的发烧友,无论怎样的器材,只有通过实际去多接触,多聆听,才能慢慢有所悟,有所知,有所感。各类唱片录音,各类音乐题材,包括戏曲民歌等等的欣赏,各种各样的不插电现场等等,同样如此。
作者: 西蜀浪孑™    时间: 2014-7-15 19:21
闭门造车出不了好器材,,音乐本质是定了的,,但是风格没法定,,有人喜欢厚润,,也有人喜欢清淡高解析力,,这次参加试听我只想机器能去搭配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箱子和不同的前端,,这样才能进一步去做完善,,毕竟发烧友所需求的不一样,,发烧友的箱子也是五花八门,,机器的适应性也需要走出去才能知道实力几何,,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7-15 19:37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4-7-15 19:47 编辑

那我要问问了,那么多的器材,哪个都可以做标准么?特别是音箱,有多少是正确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凌氏可能与他们和谐共振吗?更大的可能是被污染。不能与之搭配恰恰是对的,与之同流合污了,凌氏也就不在了。cd当初录制的现场声音,有风格吗?可以 既厚润 又清淡 吗?  显然是不可以的,原始状态是唯一的,不可改变的。如果原始声音是厚润的,有人要求说,我听着太厚了,应该清淡,那怎么办,明明是要求不对啊。
可是广大烧友良莠不齐,器材各异,要求不同,要从这些多种多样,或真或假的反馈里面辨出真伪,着实让凌总为难了。呵呵我想这就是以 个人喜好 而不是 正确与否 来设计器材,也就是喜好影响左右了判断标准,这是不可取的。  当然,商业营销不在此列。
作为一个品牌,想做大(不一定规模多大) 做久远 还是先出 正确 的 器材, 后面在此基础上 出风格为好。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7-15 19:55
要不就找有名的商家  玩家 亲自交流,看清各类细节,了解主家喜好,这样就容易判断,是对方的不可取,还是自己的有问题。 一般的烧友算了吧,如同网坛里面,谁都扯几句,有几句靠谱?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15 20:04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4-7-15 20:17 编辑

实际上所谓的厚润或者清淡只是每个个体的音响感觉,不代表其他人的感觉。但是,音乐给人的艺术感染力是趋同的。我的意思是,真正需要音乐的,不会去特别在意所谓的音响性,因为有了音乐,也就什么都有了。而任何从中抽出来某一样,单独和刻意去在意之,这肯定不是“完整意义上的音乐及其含义”了,当然也就不是我们所需要的音乐与音响的追求。就像聆听现场不插电音乐会一样,没有人去在意我们发烧友的音响性,听众都被音乐拥抱、包围、感染。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15 20:13
青竹戴雨 发表于 2014-7-15 19:55
要不就找有名的商家  玩家 亲自交流,看清各类细节,了解主家喜好,这样就容易判断,是对方的不可取,还是 ...

这个还是需要慢慢创造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去实际感受体验的机会吧。就像去音乐厅实际聆听不插电音乐会一样,总要去实际多聆听,才可能去评介音乐会的演绎质量,是高是低,是精彩还是平庸。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7-15 21:29
本帖最后由 musichina 于 2014-7-16 09:05 编辑

实话说这款211胆机的声音是非常正的,感情丰富,声音有贵气,细腻。声音旋律,音乐感非常令人投入。如果高频延伸再好点,就是完美了。不知道是不是输出牛功率大了,比较难做,延伸不及300b的输出牛。有没有输出牛的频响曲线,超过20k了没有。低频曲线应该不错,实际试听低音很能爆。
线材也非常重要,本次试听上了2条作品的金银丝电源线。当换上我的纯铜电源线后,声音差不少,贵气立马大减,虽然解析力还在。所以每人家里其他器材不一样,声音出来也大不同。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7-16 10:19
其实 百搭器材是不存在的。就是因为一件器材是死的,与之搭配的千差万别,怎可能百搭呢?最终还是要讲究血统纯正。一个顶级设计师要做的的就是,我以正确与否为判断,以音乐 以录音现场 至少以载体  为参照物,尽力忠实还原,我的设计满意是唯一目的,至于其他的,只能服从于我,因为你们的器材和要求不对。就如同优秀的作家只能是引领大众而不是迎合媚俗。对录音还原来讲,没有风格,只有对错。风格就是不同的错误类型。
在此基础上,有人好偏口,就愿意花钱买不正确的,对这类人当然可以有对于产品,但我知道我的产品不对,我知道你的需求个性化,不过只是商业营销而已。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7-16 10:49
本帖最后由 musichina 于 2014-7-16 10:52 编辑

百搭器材是存在的,老凌的金银丝电源线就百搭,到哪个系统都声音改善很大。经得起pk的器材,感情丰富、旋律好的就是百搭。系统的环节比较多,全套有旋律的、有感情的器材才能出非常好的声音。应该这样讲:一锤定音的器材没有,百搭器材有。个体优秀不能决定整体优秀。整体优秀只能证明搭配优秀,不能代表每个个体都优秀。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7-16 11:27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4-7-16 11:32 编辑

有道理。 线材不算器材吧,呵呵。不过恰恰也证明,金银丝电源线无形中成为标杆了,如果需要调整的话,是改电源线呢,还是其他的?我们有可能的情况下,追求个体优秀而形成的整体优秀 不是更好吗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7-16 12:22
线材在我看来功能相当于一个发烧零件,也有人相当于器材,但是影响却很大。所以每个零件都不可忽视。现在我们这边证明,只要旋律优秀、感情丰富的器材和线材组成一套,肯定整体优秀。只要不缺高频解析力的化。进口器材要比这一套声音好,价格绝对翻很多倍,还要你会选才行。不会选,翻10倍价格都没有。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7-16 13:29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4-7-16 13:33 编辑

是的。我甚至想,既然线材有方向,那么至少 信号端子   接线柱是否也要  辨别一下,哪个适合当正极   哪个适合当 负极呢?  包括插头插尾的正负极也一样道理。再好的线材、接插件,其实也不就是那几个触点嘛。
发烧真他妈的 微妙啊 呵呵

作者: 西蜀浪孑™    时间: 2014-7-16 13:30
musichina 发表于 2014-7-15 21:29
实话说这款211胆机的声音是非常正的,感情丰富,声音有贵气,细腻。声音旋律,音乐感非常令人投入。如果高 ...

输出牛频响不是问题,,211和300B有本质的区别,,那就是211是石墨屏,,300B是金属屏,,从本质上来讲,,211高频就不及300B那么漂亮,,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7-16 15:08
线材有方向,这是老凌提出的。我目前还是不相信,找不到理论支持。我做了一根电源线,没用方向,旋律也很好。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7-16 15:30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4-7-16 15:45 编辑

我却是经过 实验 证明的 是有不同的  一个方向清晰度高  声音有序 精准些  相反就相反  特别是高频小提琴 钢琴等高音区  不难辨别 如果西电线  更容易找把测试线 当喇叭线 比当 电源线 更容易分出方向。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7-16 16:03
青竹戴雨 发表于 2014-7-16 15:30
我却是经过 实验 证明的 是有不同的  一个方向清晰度高  声音有序 精准些  相反就相反  特别是高频小提琴  ...

那你也可以做线材,自己玩玩了。我相信科学,必须要有理论支持。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7-16 17:29
呵呵 是的 做了几条用着呢。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7-17 14:29
musichina 发表于 2014-7-16 16:03
那你也可以做线材,自己玩玩了。我相信科学,必须要有理论支持。

你更应该相信事实,相信感觉。理论多是滞后于 实际现象的。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4-7-18 10:09
本帖最后由 凌君彦 于 2014-7-18 10:14 编辑

没有声音方向性的金属导体一是各种插头插座用的金属,因为那不是拉制成型的,是锻车制造的,二是焊锡丝,是软合金金属。我们要靠耳朵去选择声音好有音乐感的。其他铜或贵金属导电线都是强力拉制出来的,内部都有晶粒取向,故越好的线就越会有方向感,如青竹兄所言的状况。而垃圾铜或不同产地的铜做的线材虽没有方向性但不用也罢,因为两个方向都没有我们想要的音乐感。因此,凡不注重线材这些特点的所谓搭棚胆机,你就别指望能有很好的声音,内部再工艺品化的布局只是赚你钞票的陷阱,等你跳进去。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7-18 12:49
受教了,谢谢凌总。知道声音的秘密越多,越是对厂机不放心了,更不提diy,音响真的不是简单的家电产品,必须是工艺品,纯手工打造。太他妈讲究了。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7-18 14:02
搞音响的,太累了。比做电器难多了,还小众,销量极小,现在年轻人都不买。这个行业真没钱途,我幸亏只是业余爱好。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7-18 14:29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4-7-18 14:31 编辑

呵呵 ,是的,真正的好的音响设计师,绝对是因为酷爱,因为音乐艺术。如果单纯想着赚钱,那就不行了。只是消费者需要提高审美水平才行,可是有多少人买了音响是在听音乐呢?明珠暗投也没办法呀。就像 天道 里面的台词大意:悟到的才是我的,悟不到,给到手里也拿不住。
我会支持老凌,尽量用他的东西。保持血统纯正。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7-18 22:28
做声音优秀的功放其难度比做小提琴还难,现在小提琴都工业化生产,非常容易。就是纯手工小提琴,我看校音都没功放难,卖得还比功放贵。音响真是难。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19 21:01
听了MA-211推作品12号,似乎口味更重了,今天听老陈系统好象不太满意了。不知杨哥煲了一周效果如何。明天带作品28号喇叭线再到杨哥系统搭配试音。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20 17:58
[attach]45[/attach]

今天带作品3号电子管前级,作品28号喇叭线,作品23号信号线到杨哥系统搭配MA-211W推作品12号提琴木音箱,试听全套老凌的正宗“旋律”系统。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20 18:06
全套系统给人畅通无阻的酣畅伶俐的感觉。系统再现了音乐演绎和录音的本来的原貌。精彩的音乐回放,就如同置身现场般感觉。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21 19:12
隔溪哥也想来实际听听全套旋律系统的音乐表现。
作者: WUWU    时间: 2014-7-21 21:26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7-21 21:57
周末事情太多,未有空来试听,非常可惜。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22 07:26
musichina 发表于 2014-7-21 21:57
周末事情太多,未有空来试听,非常可惜。

器材都在,周末还可以去实地体验。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23 08:35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4-7-23 08:38 编辑

昨晚被杨哥叫去帮忙看看他的曙光胆机,顺便再听了全套“旋律”系统,与上周末在试听时的感受还是一样,音乐再现得近乎完美。后来小王也过来欣赏了,赞叹音效和音乐的精彩。大家只是感叹现在器材的价格都比原来高,加上以前买错器材损失颇大,只能等待慢慢恢复消费信心。是的,不急,好的器材和系统需要耐心选择和调整,不是轻易能够快速实现的。大家还是多通过交流和实践去掌握实用的经验和心得,自己懂得鉴赏才是最最根本的,其他人的感受只能参考而已嘛。而现在器材的各种成本也确实提高不少,这也是事实。但无论怎样,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7-24 22:51
第二次去听,已经加了作品前级、作品金银丝信号线、作品金银丝喇叭线、作品金银丝电源线。一下子上了这么多旋律顶级货。声音吗,岂有不好的道理。声音有多好?无法形容。犹如坐在音乐厅的最佳位置。不要以为去过音乐厅现场你就听过最好的音乐了,位置一般,就是现场也差异很大的。
第一次试听时对系统的高频不满意,这一次我重点试听高音,高频解析力出众,非常平衡。看来211胆机不缺高频。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7-24 23:20
可见评价一件器材,随便说说再容易不过了,但要做到公正准确何其难啊。所以,全国巡游征求意见,对设计来讲,没多大意义。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25 07:52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4-7-25 08:39 编辑
青竹戴雨 发表于 2014-7-24 23:20
可见评价一件器材,随便说说再容易不过了,但要做到公正准确何其难啊。所以,全国巡游征求意见,对设计来讲 ...

是的,其实同时也反映出大多数发烧友的系统是处在错误或者错误边缘而不自知的情况下的。那么,是以错乱错,还是以对纠错呢。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25 07:57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4-7-25 07:58 编辑

歪理邪说千万,真理永远只有一个。是坚持真理,还是附庸歪理邪说?音响发烧是让音乐重生,还是继续各国声呢?
作者: 章煜    时间: 2014-7-25 09:43
美国声,英国声,都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一个取向问题,跟名族文化,当地人的内涵有关,你可以去接受,也可以不喜欢,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取向也不同,其实销量往往能决定一个产品的成功于否。我们玩音响器材,应该有包容百川的心态,多听多玩,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声音。有些东西不要太去纠结,好听就多听听,不好听就换,有钱就买了玩,没钱我就等等,很简单。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25 16:49
美国声、英国声等等各国声,其实就是电声失真。这就是为什么钢琴大家傅聪、石叔城,琵琶大家章红艳等等艺术家们拒绝演出用扩音,而坚持不插电演奏的根本原因。
那么,有发烧友又要说了,你听的唱片录音不本来就是一次电声收录吗。说得非常好!但是,我们在回放录音时,录音的这个原因非但不能作为我们继续电声失真的理由,相反,我们去回放录音时,应该拒绝更进一步的增加电声失真的可能,而不是将其演变成为各国声。所以我们拒绝“美国声、英国声”等等各国声,而本着最最接近不插电的原音去不懈努力。这个原音模样一定是音乐的生命,并且也只能是音乐的生命之再现。她绝对不是哪国声,因为她是具有生命的音乐,不是没有生命的音频信号。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25 16:58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 ... 1-95.4.1-1.12-1-2-0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7-25 17:50
现场是唯一的,封存进cd 也是唯一的,播放出来的正确声音同样是唯一的。如果播出百花齐放了,问题在哪里呢?呵呵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26 09:05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4-7-26 09:13 编辑

是的,“唯一正确声音”就是追溯到最最原始的不插电现场,去寻找和还原那本来客观存在的音乐生命。这是唯一正确的发烧目标。否则,仅仅停留在物理和物质的玩的层面而已。这不是发烧实质和真正内涵。发烧是对真理疯狂追求的精神和过程,不是浅层次的单纯消费满足或者物质换玩。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7-26 13:41
本帖最后由 musichina 于 2014-7-26 14:15 编辑

现场不插电是唯一正确的,录音师虽然可以对原始信号进行按照个人喜好调音,但是最终音乐界会对他的水平给予科学评价的。尤其古典乐,录音师是不敢随便按照自己的喜好调音的,有比较成熟的标准。所以不要怀疑好的唱片是否接近现场,那是肯定的。按照自己喜好随便调音这种情况只会存在于初学者,这种人是不会成为好的录音师,更不会成为录音大师,更不会出好唱片。所以用好唱片来试音是非常正确的事,没必要讨论唱片录音是否正确。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27 16:39
演录俱佳的唱片和原音磁带很珍贵。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7-27 20:53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4-7-27 20:55 编辑

“所以用好唱片来试音是非常正确的事,没必要讨论唱片录音是否正确。”
那你知道试音碟 录制现场的原样是啥吗?或者cd里面封存的原样是啥吗? 如果不知道你咋来用它试音呢?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7-27 23:17
本帖最后由 musichina 于 2014-7-28 18:34 编辑

我试音一般三张唱片:雨果的“梁祝-黄河”,DG的穆特“卡门”,邓丽君的十五周年。如果是大箱子再加一张发烧大提琴“鹅仔”。这几张好听,器材就很好了。大多数系统不是这里就是那里不好。我从来不管录音是否接近现场,那是录音师的事。如果录音不好,你就会被这些公司开除,被发烧友抛弃。用这些唱片试音,不要去想太多,其他你改变不了,浪费脑细胞。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4-7-28 00:26
这几张试机碟不错,还算比较全面。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28 08:14
青竹戴雨 发表于 2014-7-27 20:53
“所以用好唱片来试音是非常正确的事,没必要讨论唱片录音是否正确。”
那你知道试音碟 录制现场的原样是啥 ...

这个问题非常深刻。但貌似我们已经把它谈得非常清楚了。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7-28 10:54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4-7-28 18:24 编辑

这个问题不深刻的    只是个很简单的逻辑问题。 这个问题对于音乐性还原的影响远不及对音响性。想想,之所以音响发展到今天,同一张碟能播出无数种声音,并且绝大多数人包括专业人士都默认是正常的原因,恰恰是这个问题没得到解决。很可能全世界的音响 设计师对手里的试音碟内容原貌,百分之百的不知道。
不知道原来,就不可能回到原来!  
说只是还原音乐性就可以,只要还原感动就正确,这种说法很片面,  音乐性  感动  这些都是极其感性虚空的东西,这可真是一人一样了,这是自由主义 无政府主义,呵呵。
就拿 面对同一景观,摄影和绘画同时表现,结果如何呢?一定是绘画更美,更容易打动人,因为绘画更容易被画者灌注情感。但论形状色彩的准确还原,毫无疑问是摄影。
单纯说音乐的音乐性好比绘画,可以毫无顾忌。但是若说音响的声音的音乐性,那就不同了,这种音乐性是以音响性为基础为前提的音乐性,音响性不好不等于音乐性不好、声音不动听、不让人感动,生活中例子数不胜数。

不可能抛开音响性的质感、空间定位等等说音乐性,也就更谈不上 正确与否了,这与仅仅看指标、看用料、看电路等,完全抛开音乐性论音响没有本质却别。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28 18:37
我以为这个问题已经谈得非常透彻了。音乐与音响是一个整体,但也存在各自理解和审美的差异。发烧友有追求物理(所谓音响性)高保真的,有追求艺术(音乐生命-旋律)高保真的。反映各个不同的境界和层次。各取所需。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7-28 18:46
人为参与 制作以后,音乐性与音响性 已经不再是一个天然的整体了。 这是公论了,必须在这个公论的前提下,再谈了其他。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28 18:54
那么单声道录音呢。音响性谈不上了。但里面记录着过去许许多多伟大的艺术大家的精彩演绎。我们回放这些单声道录音时,抓住旋律这个纲,同样可以感动,甚至就如亲临大师当时的演绎现场。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7-28 19:12
青竹戴雨 发表于 2014-7-28 18:46
人为参与 制作以后,音乐性与音响性 已经不再是一个天然的整体了。 这是公论了,必须在这个公论的前提下, ...

音乐性与音响性的完美统一,一直是所有设计师的目标,只是现在还做不到。所以目前先以音乐性为主,以后会有完美的产品,关键你钱够吗,慢慢等吧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28 22:58
其实所谓音响性要求的东西在录音里根本就没有。你想想看,哪个录音敢牛*地说可以把现场的物理量一比一录制到母带上。没有的。话筒不可能,磁带不可能,数码录音机更不可能,就不谈播放系统的音箱的物理限制了,那哪里有我们发烧友要求的音响性呢,更何谈超越现场,那是扭曲的夸张的错误的播放效果,那是胡说八道。在这样的“残酷”的现实情况下,你去追求所谓的音响性就是在捕风捉影。所以我们发烧友在认识音乐与音响的问题上,一定要正确对待。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能够从现场,从录音,从回放录音上得到什么。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4-8-3 06:57
机器没有回老家,留在了常州。愿它给主人带来音乐的享受。
作者: 爱原音    时间: 2014-8-3 10:24
我是先享为快了,因为完全认同凌总的音乐理念,所以非常欣赏凌氏作品。现在系统基本都是凌氏作品系列了。
作者: 爱原音    时间: 2014-8-3 10:29
这就是我现在的系统了,不会搞图片,借胡版的一用,胡版不要收版[attach]59[/attach]权费啊。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8-3 21:31
祝贺杨哥系统取得进步。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8-16 16:44
杨哥定制的最新版作品3号胆前级和作品28号喇叭线下午到了,刚刚在杨哥系统听完回家立刻开机,同一张穆特小提琴录音,目前杨哥系统回放效果胜出。祝贺啊!作品12号的小提琴是有绝对优势的。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8-16 16:47
当时我就听出了最新版作品3号胆前级相比前两版又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纯真度和旋律感。另外杨哥系统的音场层次也进步巨大。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4-8-16 22:04
下一步升级12号箱,再上一层楼没有问题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4-8-16 22:11
这两天在试做新的协奏曲系列线材,感受最深的是,设计合理的金银合金线真是个好东西啊,我想要的它都会给出来,特别是音乐感太迷人了。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8-17 00:19
有新线啦,大好事,旋律发烧友又有福了。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8-17 00:23
杨哥还有电源总线还没有升级,建议一定上更好的,这个是系统最重要的线,至关重要。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4-8-17 08:37
新款电源线系列近日将发往常州试听。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4-8-17 08:59
目前推出的协奏曲系列线有电源线和喇叭线,根据材料不同又分为铜,银,金多款型号。这样价格多样化,可以让更多的朋友们能用上有作品线声底的超值好线材。悬念在于,300元多的铜电源线能不能有我以前的西电线好听,留待大家的评价哦。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8-17 09:45
铜电源线只要300多,声音还更好,还有这么好的事,跟着老凌玩,真是有福气。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8-17 10:17
好消息,希望发来常州给大家试听体验。另外对晶体管单端很有兴趣。
作者: 西蜀浪孑™    时间: 2014-8-17 13:21
更好?能跟西电线打个平手或各有特点就很不错了,何况新线要多煲才行。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4-8-17 23:34
晶体场管单端机已启动,前胆后石架构,真正单端甲类,绝不忽悠。20瓦左右,又重又耗电,只图好声。10月份成都音响展首次亮相。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8-18 07:30
凌君彦 发表于 2014-8-17 23:34
晶体场管单端机已启动,前胆后石架构,真正单端甲类,绝不忽悠。20瓦左右,又重又耗电,只图好声。10月份成 ...

看来是前后级一体机了,后级输出是单管单端吗,20瓦功率不小了啊。希望是旋律锗管。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4-8-18 10:09
不敢用锗管,甲类高温开玩笑啊。用的是百里挑一的50安500v旋律场效应功率管,工作电压100V,甲类功率20瓦没问题。不过效率就只得30%左右,还要看散热器大小。世界上目前没有商品机,说明难度大,成本贵,不绿色。只有DIY玩玩而已,哈哈。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4-8-18 10:17
不敢用锗管,甲类高温开玩笑啊。用的是百里挑一的50安500v旋律场效应功率管,工作电压100V,甲类功率20瓦没问题。不过效率就只得30%左右,还要看散热器大小。世界上目前没有商品机,说明难度大,成本贵,不绿色。只有DIY玩玩而已,哈哈。
作者: 凌君彦    时间: 2014-8-18 10:23
不过,单端晶体机功率虽不太大,但胜在声音好,失真小,大小音量旋律感都不走样,不信?你把家里推挽机(无论晶体还是胆)小音量和大音量听听,对比下就知道我说的意思。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8-18 17:40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4-8-18 17:47 编辑

前级部分调声理想的话,做成合并机也挺好的,还省线省钉。即使搭配好了的前后级也不会经常变动的。听音乐才是最重要的。不过总觉得20瓦功率大了些,10瓦以内会更合适作品10号吧。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8-18 17:43
以后有机会在新听音室另外搞一套,作品10号提琴木音箱为中心的音乐模拟系统,黑胶唱机与盒式座为音源。再加上自己制作的全频障板箱。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8-18 20:02
到时就可以天天音乐会了。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8-19 18:02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4-8-19 18:05 编辑

小章新买了PMC的书架音箱,本周六可带到杨哥系统试听,顺便对比一下作品12号提琴木书架音箱,之后作品12号要发给凌总进行最新改版了。杨哥可以借我的MSH-1001号角音箱,看看与MA-211W 是否可以相处得好。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8-19 21:06
要不就来个PMC的书架音箱、作品12号提琴木书架音箱、MSH-1001号角音箱体验试听活动,热闹热闹。系统就选在杨哥系统。其他有书架音箱的朋友也可以带箱来一起交流。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8-19 21:43
我也来参与一下,我的得意作品6.5寸书架箱子。我其他diy的水平一般,只有箱子比较牛。大家都没听过,我也想与提琴箱12号比比,看看有多少差距。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8-20 09:09
好啊,欢迎大家多交流。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8-21 19:29
杨师傅的总电源线是一定要换才好声音的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8-21 22:03
杨师傅家的电源总线是西电的,声音还行。要换就要带银的,再换铜线没意思。老凌最近有新线出来,建议上中等的有银的协奏曲。虽然没听过,相信老凌的功力。当然价格不要太贵。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8-21 22:45
他家两根总线啊  你没发现吗 呵呵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8-22 08:21
我建议杨哥用一个排插,目前系统也正好,不过各器材要按照从后往前的顺序。




欢迎光临 凌氏音响工作室 (http://www.lingsaudio.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