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音响工作室

标题: 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MSH-1001号角音箱零距离体验交流 [打印本页]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1 19:12
标题: 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MSH-1001号角音箱零距离体验交流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4-7-1 19:16 编辑

我的MSH-1001号角音箱已经煲炼成熟,作为用家,欢迎发烧友作零距离体验欣赏,交流发烧心得。也许器材无法一比一还原现场物理量,但器材可以正确再现现场音乐演绎之神韵,这就是音乐的生命——旋律。而这也正是器材再现还原音乐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15351989087,每次限2到3人)

老陈的MS-1201也改版成功,各方面都有提高。老陈也欢迎朋友们去他那里听音乐,聊音响。
同时也希望到其他发烧友那里交流体会各种不同的组合,共同提高音响系统还原音乐生命的实力。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1 19:33
[attach]5[/attach]
作者: 章煜    时间: 2014-7-2 09:42
老陈家的箱子,听过多次,不错,算是比较清淡类型的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2 20:29
章煜 发表于 2014-7-2 09:42
老陈家的箱子,听过多次,不错,算是比较清淡类型的

老陈给作品3号胆前级特别定制了承板,声音的开扬度有一定的提高。上周杨哥带去了作品26号电源线,给老陈转盘换上后,整体系统的音乐气质提升不小。
作者: 章煜    时间: 2014-7-3 09:36
下次听听我的电源线,专门给后级定制的
作者: musichina    时间: 2014-7-3 12:28
老陈家的箱子,换了分频器真的好,声音相当平衡。低频终于达到我心目中的要求了,中高频当然在号角里已经非常好,不能要求达到软球顶的效果。我觉得我可以用这个箱子听几十年了,我不会化几十万去买比这个箱子好一点点的箱子。我不追求完美,那个是无底洞。我只要达到我心目中的要求就可以了,其他的器材可以慢慢提高,箱子不用再换了。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4 08:17
章煜 发表于 2014-7-3 09:36
下次听听我的电源线,专门给后级定制的

好啊,周末有时间带来听听。上次在老陈家听你带去的线HIFI性不错,也符合很多烧友的口味。像我们这些上了点年纪的,似乎更在意音乐的意境和品味,可以“牺牲”些HIFI性吧。所以口味也关键。
作者: 章煜    时间: 2014-7-4 09:59
其实我的线都是一个风格的,尽量的透明中正,没有味道加进去。我认为器材的味道必须是最前面和最后面那个给的,其他的都是起到微调的作用。信号线我感觉尽量是传递音源本身的声音给后面放大,忠实音源才是线材的作用,当然调味线也是可以的,看需要什么了,这个里面花头精多了去了。
作者: 西蜀浪孑™    时间: 2014-7-6 20:28
这几天一直在煲刚到的1201,,新版的各频段延伸更到位,,[attach]19[/attach]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7-8 08:49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4-7-8 08:57 编辑
章煜 发表于 2014-7-4 09:59
其实我的线都是一个风格的,尽量的透明中正,没有味道加进去。我认为器材的味道必须是最前面和最后面那个给 ...

这个 中正 二字 是很难实现的,或者是不可能的。因为,所有的结论都是相比较而言的。你的 中正 与谁比较而言得来的呢?你用作标杆的那个是否能够作为标杆呢?影响的因素那么多且那么微妙。就像烧友们都知道的,回放的声音,只能模拟无限趋近于录音现场,完全恢复是不可能的了。
还有一种观点,说最好的器材就是忠实地播放cd片子里的内容,那样出来的声音最接近录音现场。可是,想想,cd可以代表录音现场吗?不能啊。由现场经过若干环节到 cd片,多少失真?cd录不全现场的。器材忠实于cd,岂不是“认贼作父”?能有好声音?

作者: 章煜    时间: 2014-7-8 09:45
那只有请演奏家回来玩了,线材是传递的桥梁,你听的什么都是其传递的结果。什么叫中正我认为大家还是有个准则的,至于你说的什么失真,忠实现场都不相干啊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15 21:40
感觉目前系统不仅对于西洋古典音乐表现得精彩,民乐更佳。当然,优秀的演绎和优秀的录音是最最重要的,这个是源头。欢迎发烧友和音乐爱好者作实际体验。


[attach]34[/attach]
作者: 597307604A    时间: 2014-7-16 14:38
胡版主你音响背后的那个玻璃窗是对音质影响非常大的尤其是低频,音质不好了音乐旋律会好到哪去?音箱背后应该要依仗实体的壁面,从图片上看你的音响摆位不太合理,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16 16:48
597307604A 发表于 2014-7-16 14:38
胡版主你音响背后的那个玻璃窗是对音质影响非常大的尤其是低频,音质不好了音乐旋律会好到哪去?音箱背后应 ...

还可以,如果是实墙也许会更好,但都需要耐心调整。至于摆位可能与每个人对录音以及还原录音的理解不同有一定关系。欢迎交流。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7-16 17:31
看着离后墙比较远,影响不大吧
作者: 597307604A    时间: 2014-7-17 15:04
当然有很大关系了,这样摆音场深度有了宽度不够,你经常听交响乐的应该知道,以前我也是靠窗摆位的,后来改靠墙感觉好多了。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17 18:57
本帖最后由 胡敏强 于 2014-7-25 08:39 编辑
597307604A 发表于 2014-7-17 15:04
当然有很大关系了,这样摆音场深度有了宽度不够,你经常听交响乐的应该知道,以前我也是靠窗摆位的,后来改 ...

其实因为左右两只音箱间距的大小,而担心宽度够不够是一个误区。音场宽度其实不是依靠展宽两只音箱的宽度来实现的。音场宽度包括深度,是由录音本身,以及器材系统的素质与相应的调整来实现的。录音的本来面貌如何才是关键,而不是人为去展宽或者缩小两只音箱而达到“正确”的宽度和深度。正确认识录音,是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的关键。试想,一个单声道录音,无论你将两只音箱摆得多开宽,得到的音场或者舞台永远是一个点,或者一个洞(陆晓幸)。而一个优秀的立体声录音,通过合适的摆位,可以还原一个相对正确的舞台,以及乐器形体。
作者: 青竹戴雨    时间: 2014-7-17 21:13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4-7-17 21:16 编辑

两箱之间的距离,一方面用 群奏 规模大小都行  另一方面也要用独奏乐器,这样既照顾到面,也照顾到点。否则很难合适。 犹且值得用高清现场演唱会测试,图像与声音有个对应。更直观。

两只箱子应该垂直于后墙,为标准起点,真正好的音箱,是不需要内倾角的。只有这样空间定位与质感最合适,声音最自然。这时候,闭目听箱子是消失的。如果依然有箱子的位置感,那根本没脱箱,远远不够,还要找啊。当然,根据需要适当有一点点内倾也可,关键是实际操作听感决定。

作者: 597307604A    时间: 2014-7-18 14:08
学习中,我再试试,
作者: 胡敏强    时间: 2014-7-18 17:27
先上个示意图,以便继续交流讨论。


[attach]38[/attach]




欢迎光临 凌氏音响工作室 (http://www.lingsaudio.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